教育部近日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着力运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有效拓展课堂内外、网上网下、平台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创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处处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
教育部这次发文的重点,是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与途径,这在“互联网+”时代很有必要。如果再用传统的方式和途径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很难起到好的效果。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多以灌输、说教等方式为主,包括在教材中编写弘扬爱国主义的人物与故事,在课堂上进行国情教育,在课外举行爱国主义知识竞赛、演讲赛等。通过这些教育,学生也许可以说出一些有关爱国主义的知识、概念,但对于究竟什么是爱国,却很模糊。比如,有的学生可以大谈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大道理,但对自己的言行不负责,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网上发言讨论有关国家、民族的话题时,不遵守互联网规则,时常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其他人进行辱骂,甚至人肉搜索。这些行为已经涉嫌触犯法律,上述做法不是爱国,而是打着“爱国”旗号伤害他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