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很重要,保持畅通的家校沟通可以让家校双方及时了解和关注孩子近况,以便能早日纠正孩子的问题,督促并保证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和谐。可以不定时通电话或将想说的话写给孩子,对孩子在双方面保持关注,能为孩子树立信心,调整心态,确立目标,帮助其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更快地解决学习难题和提高学习成绩,在期末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家长如何和孩子架起沟通的桥梁
怎样与孩子交流?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很重要。我们要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父母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比如尊敬长辈,关心他人,宽待他人,说话算话,言行一致,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必须做到。逐渐地孩子就学会了克服烦燥心理和怕苦畏难的心理,纠正粗心大意的习惯;生活中按时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挑食,不乱花钱,不乱抛乱扔,不以自我为中心,要经得起批评与挫折。
家庭的学习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孩子回到家里还要做作业。如果家长看电视或是在玩游戏,孩子会觉得不公平,为什么你们玩让我写作业?当孩子学习的时候,就干点家务活,起码孩子能找找平衡,有时候也辅导孩子学习或陪孩子谈心,希望各位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虽然这会耽误家长一定时间,但换来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二)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做家务就是一个最好的实践办法。可有关调查显示,我国90%的独生子女从未做过或很少做家务劳动。我认为,出现这种现状,不是因为孩子懒,也不是孩子手笨,而是家长们剥夺了孩子做家务的权利。大部分家长怕做家务影响孩子学习,认为只要孩子把学习搞好就行了,让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有的孩子想动手,可家长嫌孩子毛手毛脚,只会添乱;有的家长怕孩子累。久而久之,不但打消了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而且无形中使孩子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其实,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搞卫生、整理房间、洗碗、洗菜、做饭等,不但能让孩子学到一些生活技能,而且能让孩子从劳动成果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孩子会在劳动实践中增强独立意识,树立自信心。所以说,在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家长们一定要学会放手。家长退一步,孩子就会进一步,让孩子在承担中成长。
(三)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
现在的孩子,普遍怕考试,担心考不好怎么办?拿了坏分数,怎么回家面对父母?孩子的这些压力,一是在学校有学习上的压力,二就是害怕家长的训斥。其实,我们大人越在乎孩子的分数,孩子就越紧张。考试之后,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总结一下,这次考的不好,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是考试的题目太难,还是自己太马虎?还是平时的学习太不扎实?找出原因之后,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帮助孩子确立一个能够实现的目标,让他在下次的考试中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什么是合适的目标呢,比如说孩子这次考试不及格,下次你让他考90分,这就有点不现实,你让他下次考到七十分左右,这就比较容易实现,他本人也自会努力的。
(四)全面关心孩子,并理解帮助他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做家长的要关心孩子,不仅仅关心他的物质生活,不仅仅关心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更要关心孩子学习的过程,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在校的表现,回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仅仅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状况,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让孩子说心里话,说真话,哪怕做错了,只要说真话都应该给予肯定,并告诉孩子只要改正了,爸爸妈妈一样爱他(她),对于孩子身上存在的坏脾气,坏习惯,不能用简单的打、骂方式,而应该耐心地讲道理,并且允许孩子有一个改正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怕的,哪怕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我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当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那么这种努力一定有收益。
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着重培养孩子的友善、乐观、开朗、自信、合群、宽容、坚强、耐挫等良好心理素质,克服自私、任性、自傲、自卑、孤僻、脆弱等不良心理倾向。我们家长就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他遇到了什么难题,然后帮助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我们抓住早餐、晚餐时间跟孩子交流,在他睡觉之前,我们一般也会有一段时间聊天,他给我讲讲学校里的事情,跟同学之间的一些事,问我该怎么办。我便给他提出一些建议。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根本和我没话讲,那么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你可以试着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比如说周末带孩子出去散散心、聊聊天,了解孩子的爱好,然后投其所好等,当孩子能向你敞开心扉的时候,那么你们之间的距离就不存在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