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育的启示:通过认识了一系列的智力发展理论,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活动中应如何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呢?教师应该首先了解皮亚杰的智力阶段性发展理论,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来设计活动。幼儿的思维发展是由直观性向表象性发展,因此在活动中应以操作活动为主。对于数学概念的获得,皮亚杰说过:“假定儿童只是从教学中获得数的观念和其他数学概念,那是一个极大的误解。相反,在相当程度上,儿童是自己独立地、自发地发展这些观念和概念的。”儿童并不是学会算术,而是重新发明算术的。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1]。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来说,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多提供给幼儿可操作的材料,并提供适宜的环境供幼儿摆弄玩具,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对知识地探索。在这里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教师要尊重儿童学习的愿望,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是介绍问题和对策,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论。
皮亚杰的理论是以发生学和发展的观点探讨人类认识的个体心理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认为儿童的认识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并且知识的成长与智慧的成长是一个同步的过程。其基本理论要点:
①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具有普遍性,但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儿童的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的差别而加速或推迟。
②在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都具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征。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
③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一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的新系统。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强调了儿童认识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教育要按照儿童的认知结构(智慧结构)来组织教材,调整教法,这些思想对儿童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