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到来了,在老师和家长的心目当中,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那么怎么才能够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呢?追本溯源,这个问题应该首先从少年儿童的的心理和思想状况出发。少年儿童处在身心发展的活跃时期,也是他们从自然人向社会人成长过度的重要阶段。而这一时期的孩子天性活泼,各种学习生活习惯没有完全形成并固定下来。尤其是学习上,养成好的习惯,主动学习并非易事。
关于孩子学习习惯,主动意识方面的经验体会,文章甚至专项研究很多。动手百度一下,就可以找到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这里我想根据自己多年从教的经历和自己孩子成长的得失出发,跟各位家长分享一下体会。
一.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来自学校和家庭共同培养,家长要理解老师,做好老师的配合工作。
孩子进入基础教育阶段后,学校老师会按照教学规律,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培养学习习惯的要求。家长对此的态度很重要。
比如我家孩子一年级开始,每学期新书发到手就要先包书皮,按规定贴上姓名标签等等。开始我对这些细致的要求也不是很理解,等孩子一学期下来就知道,这样做对培养孩子做事有条理,主动整理收纳学习用品有明显帮助。反之,如果不做这些要求,很快就有孩子把书弄破,丢失,拿错,给正常学习带来困扰。
二、引导孩子从学会学习方法入手,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学习主动性。
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对学习没有明确的意识,只是跟着老师的节奏,完成必须的学习任务。对学习方法,他们几乎一无所知。
比如语文科目的学习,按有关要求,低年级孩子没有书面作业,每天回家都有当日学习相关的朗读背诵。读拼音,读课文,读生字词,读古诗等等。一般老师会要求读几遍,声音响亮。几遍很好理解,响亮该怎么把握,喊破嗓子,还是听清楚就好。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声音读的让家里人在卧室、客厅、厨房都能听见。这样孩子就能较好的把握读书声音力度。一两个月下来,朗读的习惯就可以养成了。
三、跟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检查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小结,采取必要的奖励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计划,督促孩子学习,看似与孩子自主学习相对立,其实是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
孩子不会说话时,家长总会不厌其烦地反复示范,直到教会孩子喊出最简单的亲人称谓。孩子不会走路时,家长总是会牵着他的小手,扶着他的臂膀,直到孩子大胆跨出第一步,最终健步如飞。 在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上,很多人都认可一点:一二年级时,家长一定要多陪伴孩子学习,等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就能在后续十几年的学习中变得轻松。家长一定要利用好这一个阶段,引导孩子做事有条理,学习有计划。每天完成哪些任务,每周达到哪些目标,都体现计划中。定时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该奖励的奖励,该引导的引导,让孩子把学习内化成一种需求。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主动性,是大多数家长的共同心意。这里粗略分享几点,实在是挂一漏万。与大家共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