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幼儿自主学习重要性认识的日益加深,集体教学模式不再统一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区域活动作为实施个别化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越来越受关注
区域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自主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经验和感受、在获得游戏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谈谈你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是如何运用有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
1.搞好教学中的师幼互动
1.1抓住儿童抛过来的球,并以某种方式抛还给他们。
在教学时,一切都是在发展的,不可能如备课时预设好的一样顺利,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抓住儿童抛过来的球,并以某种方式抛还给他们”,使幼儿继续话题,甚至发展出其他的话题。当幼儿感知到教师对自己的行为非常重视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为这些重要之事而努力。
1.2给予幼儿充分探索和主动发展的空间。
教师应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使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体验,并在自己的帮助和引导下,重建认知结构。而且,教师不再是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真理”给儿童,不再急于给予孩子、代替孩子,而是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在探索中主动学习。这种“等待”绝不是袖手旁观,而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幼儿探索过程的需要,通过对幼儿探索中的环境、材料及精心组织设计的提问等途径给予幼儿隐性指导。例如在语言活动《母鸡螺丝去散步》时,我摈弃过去由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教育模式,将绘本中的图画做成PPT,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驱使幼儿产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开始自主阅读图书。
在阅读过程中,我可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问题,让幼儿产生认知冲突,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有意识地阅读,思考和担心母鸡螺丝的命运。在幼儿阅读完毕后,我又鼓励幼儿大胆地对另外一种结局进行讨论,大大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并消除“统一要求”、“同一提问”的倾向,在提供阅读材料、提问设计、提高互动频率等方面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幼儿的主体性,为他们提供量力而行的机会,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
2.适度提问
2.1在素材和幼儿基本经验的结合处设问。
提问是教师在学习内容与幼儿理解之间架设的桥梁,是激发幼儿思考的工具。一般来说,教师都知道要围绕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提问,但在实践中却不知怎样才能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我的经验是从不同角度去发现材料和幼儿经验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以文学作品为主的学习活动中,这一方法非常有效。比如学习《门铃响了》时,我问幼儿:“你家有门铃吗?”“门铃会发出什么声音?”“门铃响了谁会来?”等问题;学习《甜甜的棍子》时,我出示“甜甜的”三字,然后问:“这是什么字?”“哪些东西是甜甜的?”“你见过什么样的棍子?”等;学习《有趣的鼻子》时,我问幼儿:“鼻子有没有不舒服的时候?”“怎样不舒服?”“你的鼻子怎么会流血?”等。这类问题由学习内容自然延伸出来,又直接指向幼儿的相关经验,因此能很好地激起幼儿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与兴趣,刺激幼儿的认知经验,体现活动的多元价值,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氛围,有效地推动活动的发展。
2.2借助幼儿的问题设计提问。
研究表明,教师顺应幼儿的想法可以提高他们对活动的投入程度;幼儿间的争执或错误认识有时会生成一些有趣且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教师可以留意幼儿的想法和疑惑,提问时有意识地纳入一些幼儿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在主题活动开展中,可运用这种方法构建主题和发展主题活动的框架。
这样首先是尊重幼儿的体现;其次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学习怎样清楚地表述自己的问题、对不同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最后可以让幼儿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3.扩大发展空间,引导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精神,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确保每一个幼儿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在组织幼儿参与英语学习活动时,应根据每个幼儿的差异,提出不同程度的教育要求,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幼儿天性好动,在过于呆板的学习氛围中教幼儿学英语,会限制绝大多数幼儿的个性发展,而用一种每个幼儿都喜欢的方法,如游戏、儿歌、律动、表演、角色互换等,鼓励幼儿大胆参与,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个性充分发展中学习语言,语言又会伴随着个性的发展而更有活力。又如环境的创设,我园周五下午都开设英语沙龙,让幼儿在欢乐的音乐伴奏下,自由交往,自我介绍,结伴玩自己喜爱的游戏等,充分张扬个性。
4.利用游戏教学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愉快、轻松的环境。游戏不受外部的强制和干预,完全是幼儿自主自愿进行的,这是游戏的显著特点。幼儿在游戏中,活动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动作、思维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景结合起来,就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因此,对幼儿进行游戏化的数学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产生较好的效果。例如:我在组织幼儿进行“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读数字5”的教学活动时,以“水果联欢会”引出课题,通过让幼儿目测不同排列的水果,提高他们按群计数的能力。游戏中的水果是他们熟悉并喜爱的苹果、西瓜、香蕉、桃子、草莓,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游戏主要有以下类型:情节性的教学游戏、操作性的教学游戏、运用各种感官的教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应逐渐减弱,应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中班幼儿由于年龄特点,适宜开展各类游戏。例如在“学习分类”中,我设计了“玩具找家”的情景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分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