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智教育活动课中开展小游戏教学,可以补偿他们的缺陷,矫正他们的行为,并使他们得到快乐和满足。笔者从自己的实践出发,总结了开展小游戏教学时要时刻关注智障儿童身体缺陷和心理特点,优化游戏设计,注重合作共融的方法,以促进游戏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培智教育 游戏 合作共融[正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爱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智障儿童由于注意力极易分散,而且有意注意时间非常短暂。利用游戏可营造活动课中愉悦的氛围,可让智障儿童在自然而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可发展他们有意注意的潜能,有利于训练他们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运动能力等,使他们的缺陷得到补偿,行为得以矫正,并使他们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游戏有它自身的特点,在培智教育中,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能够促进智障儿童全面发展,它不仅是智障儿童所喜爱的,也是最需要的活动,是教育智障儿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培智教育活动课中开展游戏教学还是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注意的,只有选用了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才能激发起孩子们参与游戏的欲望,使他们真正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我们在平时的活动课中开展小游戏教学,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一、关注身心特点,设定游戏内容大多智障儿童的大脑发育不健全,导致肢体不灵活甚至残疾,有些智障儿童指挥肌肉的神经系统机能尚未成熟,动作能力较差。我们不仅在游戏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他们的身体缺陷,更要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可能在做简单的跳跃活动时,就有可能摔倒。作为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就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正确处理孩子因为身体疾病上的突发事件。比如像有癫痫病的孩子,你不能让他参加剧烈的运动,提防他的头扎地;有先天心脏病的,不要让他快速跑等。我们把快跑的接力赛变成慢跑的换球接力,把很难投进的篮球活动改编成投小球进纸篓的活动,把“抢凳子”中生硬的凳子改换成垫子等,在游戏内容的选择上,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再由于智障儿童的大脑神经通常有一种惰性,心理上缺乏需要、追求和期待,导致感知觉的主动选择功能差,知觉速度缓慢,知觉范围狭窄。他们注意分配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他们的依赖性强,惰性严重,在游戏中常常因为某种困难而中止活动,缺乏坚持到底、克服困难的毅力。平时的情绪易变化,多冲动,行为难以自控等。所以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尽可能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尽量能让他们愿意参加活动,乐于参加活动,更能够守规则地参加游戏活动。像两个人合作运球时,背靠背中间夹个篮球就很容易掉,学生的积极性就容易受损。我们就让学生夹个软球,不容易掉后,孩子们玩的尽头就大了,他们就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二、优化游戏设计,促进学生参与我们应当根据智障儿童的发展特点,从实际出发,选取的游戏内容尽量要简单易懂,接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学得轻松,玩得快乐。游戏内容设计应易于操作、简单明了,以具体形象的操作活动为主,便于他们理解和掌握,游戏规则要简明,要考虑到他们的可接受性,在学习、巩固、提高的过程中,逐步增加游戏活动的难度。1、游戏名称——新奇化智障儿童的感知能力较弱,所以只有设计出新奇、出人意料甚至是滑稽可笑的游戏活动,才能吸引他们的视线,调动起他们固有的好奇心和参与欲。设计的游戏名称要口语化、新鲜,具有诱惑力。如:让学生越过一些障碍物进行跑跳练习,我们就给这个游戏取名为“我是小八路”,让学生觉得穿过这些障碍物后,自己是个英勇的小八路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2、游戏内容——全面化设计的游戏所涉及的内容范围要广一点,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各个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可以是训练和补偿学生肢体上的,如跳跃、跑步、蹲立、追赶等提高他们的平衡性、协调性,发展他们的肢体运动能力的“赶小猪”、“揪尾巴”等游戏;也可以是训练他们的眼力,反应能力,培养耐心方面的“钓小鱼”、“套圈圈”“水中夹珠”游戏;还可以是提高竞争意识,培养团队意识的社会交往方面的“蚂蚁搬家”、“击鼓传球”等游戏。3、游戏形式——创新化游戏的形式和花样要别具一格。当然,借鉴别人的一些做法,取其长处为我所用,有时稍加改变就成了新的游戏,同样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我把“抢凳子”改为“抢垫子”,原来硬硬的凳子现在变成了软软的垫子,学生就更大胆地抢垫子了,不会再怕凳子撞上会疼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也更放得开参加游戏了。还有像比赛性的游戏,就有小组的,个人的比赛,还可以自己找对手或是合作伙伴,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更高了。《弱智儿童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弱智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教育要从学生出发,从他们的需要和能力上来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游戏形式和目的的多样性可体现出特殊教育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像游戏打羽毛球,对手眼不协调的智障学生而言,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如果硬要让他们用长长的羽毛拍来打,困难会很大。因为个子小的孩子,拿起羽毛拍,就要碰到地上。所以我改羽毛拍为乒乓球拍,拿起来轻松多了。这样改变了游戏活动的工具,学生觉得很新鲜,玩起来又很轻松,自然乐意参加这样的游戏活动了。4、游戏过程——参与化游戏中设置的胜负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让更多学生有兴趣参与。我常对学生说,能够积极参加游戏,就是最棒的。其实智障儿童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很容易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如果输了,他们的情绪反应很大,不仅会影响课堂学习,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他们心理的发展和补偿。所以,在教学中要不时地肯定和鼓励他们去完成游戏内容,而且在享受游戏快乐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勇敢尝试、团结协作的健康心态。游戏比赛的结果可以是人人有奖,我还给积极参与的学生敲上“参与章”,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5、游戏环境——情景化 布鲁纳曾经说过:“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情景教学来得直观、深刻。”的确,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对智障儿童尤为重要,智障儿童教学中的游戏活动也需情景化。因为具有一定情景的游戏,不但趣味性强,而且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境界,进入角色。“钓小鱼”中,我布置了一个如同池塘的场景,让学生边听“小猫钓鱼”的故事,边学老猫钓鱼。6、游戏保障——安全化智障儿童的自控能力很差,有时他们一看见感兴趣的器械就会不顾一切地去触摸和尝试,很容易造成伤害。所以,游戏时要选取适合的内容、适宜的场地、适宜的器材,并根据学校活动的范围大小,活动班级的人数,精心安排布置好设备,降低游戏的难度和惊险度,教师要教会他们正确使用器械的方法,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游戏活动,控制好活动范围,作好随时的监护,尽量避免可能发生的事故。三、注重合作共融,促进和谐发展智障儿童由于智力残疾而形成心理障碍,他们活动的空间往往局限于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家庭,接触的人也可能是固定不变的。他们也想试着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就是不知道怎样去融入。为了让智障儿童和正常孩子有更多的接触,我们老师为他们不断地拓展活动的空间,注重合作共融,以促进其和谐发展。1、同伴互助同伴互助就是让培智班学生活动能力较强的去指导和帮助能力弱的学生,以达到互相合作,共同进步,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在同伴的互助过程中,同伴的示范者既要起到示范作用,又要起到帮助作用,既是传授技能的过程,又能促进游戏的开展。通过积极的同伴互助,特殊儿童受到排斥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他们在游戏中得到了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游戏“蹲蹲乐”中,先让语言较好的学生边讲“新新蹲,新新蹲,新新蹲完××蹲”,边做下蹲的动作,然后再让语言较差的学生跟着讲。这样一来,既让不会玩的学生跟会玩了,又让会玩的学生体会到教别人的成功感与快乐感。2、多元融合融合互动就是让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在一起活动。通过与普通儿童的接触,让特殊儿童观看他们的小游戏,以激发特殊儿童参与活动的欲望。通过健康儿童的引领和帮助,让我们的孩子更能体会到活动的快乐。同时智障儿童还能获得建立有效同伴关系所必需的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使得他们有勇气迈出与人交往的可贵一步。因为我们的班级是设在普通学校的,所以和正常孩子的接触就更多了。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有利的条件,让孩子们和正常儿童一起活动、交流。我们让普通班级的一个小组,走进我们的班级,大家一起玩抛球、接球游戏。有时候,我们还让他们带着我们的智障儿童来到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平时看到别的班级在做操,我们也会在他们的后面跟着做。看到别的班级放风筝,我们也主动要求和他们一起放。这不仅增强了他们之间的友谊,拓展了孩子们活动的空间,也不断提高了孩子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游戏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能够促进智障儿童全面发展,它不仅是智障儿童所喜爱,最需要的活动,而且也是他们认识世界,开拓智慧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要熟练掌握游戏应用的技巧,进行精心地安排和正确的引导,使全体学生都能体会到游戏活动的乐趣。让我们的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样,也能在阳光下绽放美丽的笑容。
如何在培智活动中开展小游戏教学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