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正文

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你是怎么做的?

谢谢邀请。

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你是怎么做的?

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你是怎么做的? ——初看这个问题,觉得又是一个大话题。话题太大,往往不大好回答,粗线条勾勒易流于泛泛而谈,具体详尽则长篇大论也难以穷形尽相。但点开之后,欣喜的是有问题的描述,使这个大的话题有了具体的指向。细细梳理,呈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

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你是怎么做的?

一是地铁上3岁的小孩子穿鞋踩在座位上,爷爷奶奶视而不见,由着孩子。

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你是怎么做的?

二是小孩子打爷爷奶奶巴掌,还用脚踢爷爷,两位老人没有制止、教育,纵容不管。

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你是怎么做的?

三是爷爷奶奶隔代教育存在溺爱行为,父母最好自己带孩子,不然会害了孩子。

先谈第一个问题。 小孩连鞋踩在公共场所的座位上,这种现象其实在我们身边可谓司空见惯。比如有些同事带着孩子来到学校老师办公休息的场所,就有孩子会连鞋踩在沙发上,去窗台观察学生升旗的仪式,之后沙发上的脚印也无人去清理;再比如晨练场所旁边的公共长椅上,常常有小孩直接穿鞋踩在上面玩儿,家长也不理会,或许根本就没有在意,觉得这不是一件应该“管教”孩子的事儿。或者意识到了,只是以孩子小的理由来打消自己管教的念头,或强迫别人也同自己一样,去接受自己孩子的这一行为。

小孩子不懂事,再加上正是调皮捣蛋的年纪,做出在在椅子上玩耍、上窜下跳的行为,以致弄脏了椅子,本是小事一桩。我想,大部分大人看在眼里,心理上还是能接受的,毕竟孩子无知,情有可原。

然而,理解归理解,接受归接受,作为大人目睹这一现状,心底总还会窜出几丝不快,生出些许厌弃的。虽然大人会以孩子年龄还小、不大懂事竭力抵消、化解这种不舒服的情绪,但总也无法根除“归咎孩子没教养”的念头。我们也能肯定,这样的孩子在家里也会这样。

谁之过?肯定是大人了。孩子的行为有问题,肯定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所以父母在家里一定要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职责,要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切记,教育孩子无小事。试想,如果孩子在家里的沙发、椅子、床上连鞋折腾时,父母能够及时地给予引导,告诉孩子沙发、椅子是用来坐的,床上是用来睡的,即使想站在上面也得脱掉鞋子,以免弄脏,并让孩子拿来抹布及时擦干净,纠正其错误的行为,反复几次之后,孩子肯定能养成好的习惯的。

所以,孩子的这种行为,直接评判的话是缺乏社会公德意识,但深入思考,其背后折射的则是父母对孩子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问题,没有责任感,没有自觉意识。父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孩子从小养不成好的行为习惯,将来会影响孩子的一切,特别是学习。

接着谈第二个问题——3岁孩子打爷奶的问题。 对小孩子打大人的行为,处理的方式大概有三种:

一种就是题主问题描述中的情形——置之不理,纵容忍着,躲闪避开,认为挨几下,还是能受得住,或者情愿挨。

分析:这是典型的溺爱行为,溺爱是害,谁都懂得,道理不再细讲。只是再次重申“不可知而践行”,让溺爱成为无意识行为。

另一种是严厉喝斥,甚而出手教训孩子,目的是让孩子长长记心,不能没大没小。

分析:这依然是“棍棒教育”的奉行者,采取的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显然我们也不赞成。这种语言或肢体暴力手段,虽然能让孩子记住打大人是不对的,会受到惩罚。但负面作用也不可小瞧,一是会让孩子耳濡目染,认可解决问题的这种暴力手段;二是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阴影,形成畏惧、胆小、懦弱、卑微、或暴戾恣睢的人格特质,影响孩子一生。

从本质上来讲,这样的暴力手段是维护家长权威的极端方式,没有将孩子当作“受尊重的生命体”来对待,是人文教育缺失的典型表现。同时,也是家长缺乏耐心、偷懒、不称职的表现,因为有效的引导、教育手段都很复杂,需要学习,来之不易,行之更不易。

第三种,就是平等交流,探询归因,引导化解。

孩子做出打骂父母的行为,肯定事出有因,父母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耐心地了解孩子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比如有什么要求未满足、或父母玩手机不陪伴冷落了他,引导着让孩子说出其打人背后隐藏的原因,并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大人会很不高兴,该怎样做才对。不要怕孩子小不懂事,两岁以上的孩子再小,也能感觉到父母对其行为评判的态度,喜欢还是生气。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打大人习惯成自然,先是起因于有情绪发泄,家长听之任之,尤其是爷奶,觉得挨打是一种亲情享受,久而久之,孩子没事、无聊时就以打大人取乐开心。这就更需父母长期、耐心地引导、纠正了。

最后谈爷奶隔代教育的溺爱问题。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呈现慈爱和严厉双重属性,二者缺一不可。慈爱增进、累积亲情,严厉约束、规范孩子的行为,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合格的父母应该做到温柔而坚定。但爷爷奶奶因年龄关系和隔代亲情,慈爱有加,严厉却逐步退化或消失至无,所以更容易无条件、无意识地溺爱孩子,就像题主问题描述中两位老人,面对孩子的打采取的都是忍耐和躲避。

因此,我的主张是——孩子应由父母来抚育,工作事业再忙,也不能将孩子完全托管给爷奶或其他亲戚。陪伴孩子是巩固亲情的基石,他人可以辅助,绝不能替代。

希望以上回答,能解题主之困惑。也欢迎各位看客交流。

听完家庭教育讲座要给什么建议好

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你是怎么做的?

如何查看上市公司的最新资讯?

相关文章:

上海幼儿园都教孩子什么?

老师教育幼儿的方式方法 如何正确教育幼儿

正确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

大家都是从几岁开始给孩子做数学启蒙的?

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

希望老师好好管教孩子的句子?

怎样教育12岁孩子 6岁小孩子教育

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有哪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