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家长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9663937工作实现共育
多年来,我园坚持在创新中求发展,将“教育好幼儿,服务好家长,服务好社会”作为宗旨,逐步形成了“家园合作,共育幼苗”的办园特色,促进园所不断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深入学习、领会《纲要》精神基础上,更新我们教育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研究与探索的力度,创新教育工作思路,改进教育工作策略。在“家园共育”中,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更新观念 转换角色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家长工作往往只是喊在口上,写在纸上,而落实在具体行动上较欠缺,因此收效甚微。《纲要》颁布后,我们反复学习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分析家长工作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教育理念倡导下的家长工作方式与家园共育途径。我们应将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坚决抓好落实,变教育的封闭性为开放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将树立教师的先进理念,转变角色放在首位。
在共同教育问题上,我们将家长和教师视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应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齐心协力完成好教育幼儿的使命。
在家园沟通问题上,我们提倡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创新工作思路 探究有效策略
1、平等对话 共创家园合作氛围
幼儿园与家长的良好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宽松的环境、平和的心态、平等的关系有助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虽然上网、电话等这样的交流方式也越来越多,但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仍不可或缺。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不仅能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而且能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增进友谊。同时,使家庭亲情、师幼情谊相互迁移,取得较高的教育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家园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各种不协调,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因此,我们改进传统家长工作方式,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工作模式,与家长平等,百家争鸣,拉近家长与园所,家长与教师的距离,使园所与家长,家长与教师在平等对话中产生共鸣,从而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解决新入园幼儿分析焦虑时我们的做法是“家访”:教师走入幼儿家庭,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等;“邀请做客”:在入园前请新生家长带着孩子到园里参加活动,熟悉环境;“试入园”:请家长带着孩子一同来园,共同活动,熟悉班内环境、和小伙伴共同游戏;“幼儿园里的我”:入园一个月后,教师将通过开放活动、信息反馈等形式,将幼儿在园情况如实反馈给家长,以便相互合作沟通。
2、加强沟通,力争家园教育同步
沟通是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策略。而促进合作则是沟通的出发点和归宿。沟通可以使幼儿教师与家长情感交融,从而对幼儿进行共同一致地教育,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如在幼儿社会性目标落实过程中,我们在全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教师先是向家长介绍每一年龄班幼儿社会性领域目标,让家长相互介绍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再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教师向家长推荐与社会性相关的图书,家长向班级借阅图书,家长之间互换图书的方式,进行家长与幼儿共读活动,并利用家长园地、家长会、个别交流等方式,交流共读方式、体会、幼儿行为的变化等。整合利用了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全面分析、研究家庭教育资源中各种因素,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积极性。
着名幼教专家方明老师说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就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方向、同步调前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与家长进行沟通是门艺术,是需要讲究方法的。因此,我们以创新沟通方式为突破口,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践与探讨,注重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我们建议教师注视对方的眼睛,耐心聆听,注意在表情、体态、语言上支持,鼓励家长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点头表示认同,用简短的话语回应对方,积极地给家长以反馈,使家长感到教师是真诚的,从而愿意与教师进一步交换意见。在实践与探讨中,教师还尝试用真情感动、引起注意等不同方法根据家长的个体特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沟通方式: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感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让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更快更好的发展。
3、加强指导,丰富家长育儿知识
目前家庭教育中应试教育观念仍然影响着一些家长,表现为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生理发育轻心理疏导,忽视孩子独立人格,对他们赋予过高的期望值,这严重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幼教工作者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合适的方式,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设立家长讲座,通过家长园地,将家长请进课堂,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 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支持和帮助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的状况,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
美国教授肯·邓思和丽塔·邓思的研究表明,“在每个文化,社会经济阶层或者班级内部都存在着不同的学习类型”有些人是“视觉”的学习者,还有一些是“触觉”的学习者。学习类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取得最佳效果的学习类型不同之别。为此,在指导过程中,我们更注重针对性,我们在与家长沟通时,建议视觉型家长多阅读《家教读物》,多关注“家教信息”,并向家长推荐这些书籍。引导听觉型家长多参与“家长交流”“活动开放”“家教咨询”等活动,交流家教辅导经验。倡导动觉型家长参与参加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让家长直接感知幼儿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每一位家长各有所得。
4、共同探讨 寻求共育有效途径。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途径有很多,但是否有效还需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摸索。在现实生活中,家园之间存在的距离和各种不协调,会直接影响到教育与合作效果,因此我们坚持多种途径开展家长工作。如集体家长会、分组或个别研讨交流等。在平等的交流与研讨中产生共鸣,达成共识,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例如,为了使家长克服过多包办现象,在运动会上,请家长看孩子穿衣服比赛的游戏;观摩孩子操作活动,了解动手动脑的能力,然后教师组织家长进行“包办代替是怎样的爱吗?”专题讨论。从而帮助家长了解包办代替带来的问题。又如在“家园联系册”上我们将孩子在园参加活动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再请家长与孩子一起交流参加活动的感受,通过口述日记记录下来,使幼儿园教育延伸到家庭中,提高了教育效果。
三、利用家长资源,拓展幼儿活动空间
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和教师是实际意义上平等的合作伙伴,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教育幼儿使他们得到良好的发展。幼儿园教师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并经常能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新的教育方法,而家长从总体上说,在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但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比教师要深刻得多,并且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又是许多教师所欠缺的,因此,我们注重有效的利用家长资源,拓展有幼儿学习空间。
探索家长亲职教育是我们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的一项举措。每年新生入园我们都对家长的兴趣、特长、工作性质等进行全面调查。根据家长的这些特点,我们有目的的邀请某些家长到幼儿园,利用自身的特长与优势,和教师一起设计活动参与活动,将家长教育资源源源不断地注入到幼儿园教育工作之中。如中班教师在平时对幼儿活动的观察中发现,有一段时间新建的“桥园”成为部分幼儿议论的话题,于是老师请来了在“桥园”上班的萱萱的爸爸,帮幼儿园联系带全园幼儿参观“桥园”,并为幼儿介绍各种名桥,回来后各年龄班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兴趣开展多样的主题活动,如大班的“我设计的桥梁”、中班的“我看见的立交桥”等,丰富了孩子们的设计经验,提高了孩子们的搭建技能。
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趋势,我园始终将家园合作视为提升园所质量,促进园所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将“家园共育”作为办园特色就是要“为每个幼儿营造一个爱的家园”,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与家长携起手来共创我园美好的明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