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学诗从《声律启蒙》开始,《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是当代人怎么学作古诗词。从自己学作诗词的角度现身说法,上世纪七十年代,正是上小学阶段,因历史原因,当年是无古诗词可读的,有的只是毛泽东诗词和最高指示再加老三篇,至今有些还记忆犹新。到了初高中阶段,才解禁了部分古诗词,因此有机会接触《唐诗三百首》和《宋诗一首》,当时全凭兴趣,也了解了《声律启蒙》。众所周知,恢复高考后,考试第一位,所以也没有深研。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时,才是真正接触和死记硬背了些古诗词,当年还是有要求的,也幸而打下了些基础。也想照猫画虎,结果反类犬,不是口号,就是打油,想想不是那块料,就放弃了。随着现代诗的兴起,朦胧诗也好,快歺诗也罢,消停了好一阵。但偶尔自娱自乐,特别是近些年发在微信朋友圈,得到了些点赞,受到鼓励。因感而发,发之有物,便沾沾自喜,聊以自慰。
写着写着,慢慢积累,慢慢开悟,慢慢感觉就出来了,一旦突破,便豁然开朗了。
总结一下(以下内容和具体创作方法,在本人头条号中都有具体解释和解读,在此不重复):一是,要有灵感,把握意象,创造意境。二是,有气韵,即古诗词的规律性,如起承转合,如次韵等。三是,家国情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