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主题,而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当前农村中学德育工作仍是农村中学教育和管理的薄弱环节。
一、新形势下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新问题
(一)从学校德育层面
1、重智轻德,管理缺位。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工程的今天,不少农村地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所以在广大农村,主副科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作为“副科”,在很多情况下,德育工作成了只是“停留在文字上、口号中,用以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的形式。
2、师资不足,方法陈旧。农村初中学校教育总量不足,德育工作偏于薄弱。由于农村初中学校整体师资力量所限,农村中学教师有的受制于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表现出漠视的态度,往往认为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应该是校长的事情,是班主任和政治课老师的事情。同时,当前部分农村初中由于自身条件受限,班主任待遇很低,工作难度很大,学生德育工作基本上依赖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政治老师也以成绩论成败,往往是通过“政治课考分的高低”评定学生思想品德的情况。
3、“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村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留守儿童”问题有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当前,留守儿童问题对于德育工作的影响的主要表现为:第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留守儿童从数量上而言有逐年增加之势;第二,疏于关爱与引导,面对着日益丰富和多元化的物质文化生活,很多初中学生中的留守儿童沉迷于网络游戏、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并呈现出了多样化、团伙化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对农村初中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存在与作用,导致在“留守儿童”关爱与管理中,学校相关组织、相关机制等建设缺位,“留守儿童”问题成为农村初中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个瓶颈问题。
(二)从德育环境方面:尚未形成“大德育”体系
从德育工作的现实环境看,开放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深刻地影响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社会生活中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消极腐败现象、社会丑恶现象也伴随着网络、电视、书刊等多种信息渠道,给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现代社会的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
三、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策略
面对农村初中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动向、新问题,必须多方配合,共同破解德育工作薄弱的现实难题。
(一)从学校德育工作方面:实施重点突破,多层面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一,要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更新德育观念与德育工作模式创新,实现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第二,要加强领导,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网络,实现德育工作的组织化建设和制度化推进;第三,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实现德育工作的全员性;第四,在德育评估管理上,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重视德育工作的过程,在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上,实现评价的多元性。第五,实施重点突破,探索提升中小学德育效果的新途径,例如在德育教学中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利用乡土自然禀赋,积极拓展综合德育实践活动;建立网上德育教育阵地,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强化德育工作的交流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从自我认识、体验上升到自我控制、自主德育。第六,特别关注并普遍实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程,学校要积极行动,发挥主导功能,与社会、家庭等加强沟通与互动,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疏导、管理方法。
(二)从环境方面:建议政府积极作为,构建实施“大德育”工程
就现实意义而言,农村初中学校德育工作要有所突破,必须要有各级人民政府对当地教育事业的支持。首先要真正树立“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引导构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良好氛围。其次是各教育行政部门在管理本地教育事业中必须创新“德育管理”的机制,制定倾斜政策,全面解决困扰农村初中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突出问题,例如增加农村中学德育教师编制,通过多种渠道逐渐形成和完善农村中小学德育骨干队伍;统筹设立农村中学德育基地,保证中学德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构建并实施区域内相对完整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地方政策体系,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总之,政府要积极作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学育人环境,为德育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学校德育工作予以倾斜支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