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怎样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就是对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中的某些理论或实际问题,做出科学回答的系统认识过程。以教育科学基础理论为依据,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研究教育对象,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探索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教学规律。
探索素质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寻找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是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基本出发点。
一、开展课题研究的常规性工作
一、课题研究概述
1、什么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中小学课题研究必须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密切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
2、课题研究的特点:A系统性,有计划,多因素。B规范性,区别于纯粹的经验行为。C整体性,研究的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D规律性,尽可能合乎教育规律。E创新性,有理论和实践的新意。
3、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的关系:中小学教师应该以常规教研活动为主要的研究形式。常规教研活动应该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不必追求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必须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不要出现“两张皮”的脱节现象。
4、课题研究的积极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
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5、中小学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基本策略:不可不做,不可多做;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立足实际,超越实际。
二、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定义: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
基本步骤: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2、文献研究:定义: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包括:图书杂志、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
步骤:确立课题→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提炼观点。
3、经验总结:定义:教育工作者通过总结、归纳教育经验和教训,结实教育现象的本质及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步骤:确立总结对象→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总结报告。
4、案例研究:定义:以具体的事例、题例、课例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出一些更为积极的教育方法的过程。
步骤:确立案例→呈现案例发生的过程→分析和诊断案例→归纳结论、得出启示。
5、实验研究:定义: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活动。步骤:提出研究假设→选择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开始实验→进行后测→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6 、其他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对比研究等。
三、课题的立项申报
1、确立课题:问题意识;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联系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集体思考,讨论,确立研究的主题。
2、搜集研究资料:A 、寻找支持本课题的有关理论依据;B 、获得与本课题相关的已有成果;C 、思考仍然存在的未解决的相关问题。
D 、从学校实际寻找资料:优秀教师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从具体案例中分析。
3、填写申报表、撰写研究方案。研究方案的基本要素:问题的提出(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课题的界定、理论依据、理论假设或者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含时间安排和主要研究措施等)、课题管理(专家组、课题组、研究任务的分工、经费的管理、预期研究成果形式等)、参考文献。
要反复讨论和修改。
四、课题研究过程
1、制定好学期研究计划和安排。学期研究的重点是什么、将开展几次研讨活动、将形成什么样的研究成果、下一步该怎样做。等等。年度计划可以简单,不必向研究方案那样复杂。年底对照计划,看看研究工作进展得怎样?每个成员应该有一个个人的研究计划,也可以简单些。
2、寻找课题研究的重点课题的重点和关键问题是什么?将重点和关键问题分解,从而降低研究的难度。课题组能够完成的工作有哪些?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完成研究重点?
3、结合日常工作开展研讨活动。课堂教学的观摩与研讨活动:如教研组的听课与评课,参与市级学科教学竞赛等。
教育理论与政策的学习活动:如专题学习本课题的某一理论依据、课程标准的学习、优秀教学方法的学习、电子课例的观摩与学习等。开展课题组内的专题研讨。可由每个成员设计一次专题研讨活动,定好主题、形式,并负责全程组织。组织论文写作。要是论文写作真正成为一种研究活动,而不能只是完成任务式的抄袭、拼凑。
组织成果交流。如:相互修改论文和教案;组织校本成果汇报课;组织校内课题之间的成果展示(教科室的工作)。与校外专家同行一起开展交流和研讨。发挥专家印领和同伴互助的作用。
4、做好学期小结,邀请专家进行阶段论证。注意积累研究资料。会议资料、教案资料、课例(案例)资料、论文资料、学习与培训资料、研究数据等。
课题组要建立课题档案。
5 、经常发表成果。杂志发表、学术活动评选、网络发表等。
五、课题总结阶段
1、分阶段整理课题资料。对有关部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有关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分类整理。(活页)
2 、课题组讨论结题工作。汇总研究情况,落实结题任务。
3、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基本要素(大同小异,不必固定格式):前言(课题概况、课题组成员、摘要等)①课题的提出(含研究现状分析)。②课题的界定。③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④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主要研究方法、实施步骤、主要措施等)。
⑤主要研究成果或者结果。⑥讨论与反思。⑦主要参考文献。
4、准备结题材料。主件材料:研究报告、课题立项申报表、立项通知书、研究方案、专家论证意见等。附件材料:研究计划、相关系列论文、课例、证书、活动记录、子课题研究材料、佐证材料(如会议安排、报道等)等。
课题材料要精选,不要堆砌。
5、申请结题。写出结题申请,提交研究报告。
6、召开结题会议。陈述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补充研究情况,专家查阅有关资料,专家发表个人鉴定意见,专家组长写鉴定意见。
六、课题推广阶段
1、修改研究报告;2 、开展后续研究;3 、申报成果评奖;4 、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二、课题启动准备
一、要抓课题的选题方向
教科研课题的选题,是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第一步,也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一环。选题要结合自己教育教学的兴趣点和疑难点来选,较容易取得成功。因为你的兴趣与疑难点往往是教改的重难点。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来申报课题,所撰写的课题方案就会言之有物,心中有数。
因为兴趣和疑难点往往是你经常思考过,谈论过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许一直萦绕着你的教育教学过程,你或许也经常寻问或查找过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一旦这一问题当作课题研究的题目确定后,你便会很自然地写出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
当前教改的重点是什么?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的一些新理念,如教师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学评价的新理念;实施教学目标三位一体的有效教学等问题,应成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兴趣点和疑难点,应成为中小学教师课题选题的主要方向。
另外选题还应注意形成系列化,在学校主干课题的背景下,各教研组及教师应申报围绕学校主干课题的而进行研究的子课题,这样才能把学校课题做实做深。
选题的基本原则
(1)前瞻性原则:新意——对象新、视角新:如,小学生抄写题目与解决问题正确率关系的研究。
这个课题视角就比较新颖。
(2)科学性原则:如,利用气功提高学生自理能力的研究就缺乏科学性
(3)可行性原则:与主客观条件相符,有实现的可能性。如,开发大脑潜能的研究,可行吗?对于一线教师显然不适宜研究。
(4)价值性原则:看其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一是理论价值(学述价值):指课题对检验、修证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教育理论体系的作用
二是应用价值: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及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如,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5)明确性原则:要求选题能准确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内涵与外延,并且表述准确。
(6)伦理性原则:符合伦理道德、法律规范
选题注意事项
(1)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
(2)不要贪大求全。如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就显得大了些,如果改成中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思维特点的研究,就比较适合一线教师做。
(3)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
(4)适合学校、适合教师的就是最好的。
二、要抓课题的学习准备
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主要是指进入文献研究阶段和反思计划方案阶段。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课题题目一旦确定,就必须着手对课题研究的关键词、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通过上网查寻、查资料文献等方式进行认真界定,这个过程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是课题研究的一种意义的体现。
对研究问题的反复查证研究,可进一步丰富充实研究内容。对研究对象(主要指人),进行确定及前测调查研究,是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必须经历的重要一环;对研究方法的深入思考、慎重选用,是课题研究的基本功的体现;对研究步骤的认真规划,能使课题研究者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课题研究阶段如何加强学习呢?除了依据课题研究方案中的疑难问题、关键问题进行学习。
学习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或请他人帮助,或上网查寻,或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等。总之,教师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加强学习是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
三、选题从哪些方面入手
1、选教育科研的前沿课题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达到特色创新的统一。
把教学需要做为第一选择,在学科间寻找交叉点与结合部,围绕热点问题下功夫、做文章。如,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关系的研究
2、选择应用研究型课题
与应用研究相对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主要是增加科学知识的组织体系,并不一定会产生直接的实际价值的结果。
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主要是解决直接的实际问题,增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第二位的。一般地选择带有典型性教育实践经验为题,在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中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如,《开放教育与普通教育实践性环节比较研究》、《现代汉语网络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理研究》。
一线教师应当以应用研究为主。这是因为学校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它时刻产生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应用性研究的成果实用性、操作性强,可以推广开来,并有效的使更多的老师运用这些成果。
3、选择主观条件比较成熟的课题
量力而行。从专业特长、爱好兴趣、研究能力出发,选体验深、实践多、研究透的课题。
如,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和谐氛围的研究
4、选客观条件比较具备的课题
理论条件资料信息设备工具氛围环境
5、选择大小较适宜的中观、微观课题
通常情况下,题域越窄,题目越小,越容易把问题讲透彻;题域越宽,例证说不清楚,道理讲不明白,面面具到,点到为止,没有深度难成佳作,题目小一点、格调新一点、讨论透一点。
对教材、教法、教学对象的研究都可以有深度。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实验与研究等。
四、做好方案
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曾不止一次地听搞科研的专家说:课题方案制定好了,课题也就做好了一半。
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
(一)课题的界定(二)研究背景分析(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四)研究的理论依据(五)研究对象与范围(六)研究的内容(七)研究的方法(八)研究的步骤(九)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十)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十一)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十二)参考文献
五、阶段要求
准备阶段。
1、理论准备。收集、查阅、分析有关课题的资料;通过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报刊和杂志熟悉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等。
2、方案设计。确定研究的内容、目标、步骤、研究保障等。修正、完善课题的研究方案。
3、课题论证。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论证
怎样论证呢?
第一,阐明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
第二,你所研究的课题,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三,解决主要问题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如何突破;
第四,前期成果有哪些?所以在论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到,能让大家很清晰地知道你这个课题所要解决的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表明你可以解决。
4、成立学校教育科研机构
5、制定学校教育科研制度
6、建立单独的科研档案
六、课题实施的基本流程
1、按课题研究的操作过程设计课题的操作方案与行事历;
2、按课题管理规定召开一次课题的开题论证;
3、做好课题研究过程的内部管理,包括定期开展研究和交流活动;
4、按步骤完成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
5、做好课题研究中产生的原始资料收集工作;注意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专著等研究资料,保持课题研究的先进性;
6、用开放的思想研究课题,集思广益,多方借助力量;
7、认真对待课题的结题工作。
七、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基本策略
(一)把握课题实施的基本流程
1、前期准备:
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操作方案、选择研究对象、完成前测工作、做好实施前的物质准备、组织实施、明确任务、编制行事历……
2、中期监控:
开题论证、运用科学方法、把握实施质量、收集数据、文字资料、编写课题通讯……
3、后期总结:
结果处理,分析整理资料、撰写论文与研究报告……
(二)数据、文字资料收集要求
基本要求:可靠性、广泛性、典型性
主要内容:研究资料、文献资料
数据收集:分组测试、实验评价等
基本策略:平时积累、专题收集、主题调查、观察记录
注意五点:全、细、实、精、深
做到五边:边收集、边核实、边整理、边分析、边总结
三、课题确立后怎样开展研究
确定研究课题或取得批准立项课题后,怎样开展课题研究?这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怎样开展课题研究,方法很多,没有法定程序,但有一个基本程序。这个基本程序包括:制订研究方案、开题、实施研究、课题结题、推广应用等。
一、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内容包括:课题名称的确定,陈述问题和界定课题,确定研究目标,选择研究方法,提出研究假设,初步拟订研究的内容,安排研究进度及人员分工,组织建设和经费预算等。
教育科研课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种类,但究其结构,则大同小异。
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基本上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的界定
如何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问题。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1、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个适宜的切口,能准确地把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2、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所以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方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
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3、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4、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研究背景分析(也叫“课题的提出“或“课题的背景”)
要陈述课题范围内有没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
这些内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1、国外现状、水平
2、国内现状、水平
3、学校现状、水平。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课题方案,首先应对课题研究要达到的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主要是介绍所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教师现在进行的课题研究,基本上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
我们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
教育研究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这些对象往往是人、由人组成的群体、组织及他们的行为和特质。由于人及其行为和特质的极其复杂性,所以对之进行研究时必须先对之明确界定,以避免不同人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而带来的混乱。
1、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
有一些研究对象带有模糊性,例如“校本教研有效性”、“品德不良学生”。我们可根据某一标准(有权威性的标准最好)来做出划定。
2、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
总体是统计学概念,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研究对象的范围大小,得根据研究目标考虑。
其范围有来源范围和特征范围。来源范围有地域、学校、班级;特征范围有性别、年龄、心理特质等。例如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学生的范围是某一地区还是某一学校,在什么类别的学校,在什么年级或年龄段,这些都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范围不同,最后得出的研究结果会很不同。
3、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界定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由于学派林立、观点各异,所以有许多名词术语往往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为了避免由于一些关键性名词概念上的歧义,造成科研管理者和研究者在评审、研究过程中产生认识上、观念上的不统一,避免由于这些歧义造成他人对研究成果在理解和接受上的分歧,有必要在制定研究方案时,对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
(六)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回答研究什么问题,问题的哪些方面。它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关,课题越大内容就越多。但许多老师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
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细化,一点一点地去做。
(七)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但我们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旨在获得对象的客观资料,而不给予对象任何影响。另一类方法是旨在改变和影响变量的方法,如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这些方法是要通过施加某些干预而获得某些期望的结果。有一些研究可能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则可能采用多种方法。
例如采用实验法或行动研究法,也必然要采用第一类的数据资料收集方法,以了解实验的最终结果如何。
(八)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用多少时间,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它使得研究者一开始就心中有数,在实施研究中一环接一环、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而保证研究能按预定要求如期完成。步骤基本上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
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论文和报告,专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可以按学期列出。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十)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而确定。课题组成员并不是越多越好。课题组的成员必须都承担课题研究的某一方面任务。不应有光挂名不干事者。课题组各成员承担的任务的性质应与承担者的学识、能力相适合。计划中要把课题组负责人、成员的名单、分工写出。
必要时,还应把各人的专业、能力特长,曾有的研究经历和成果列出,以便课题管理者对课题组的研究力量有所了解。
(十一)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经费与设备是开展教育科研的物质条件。不同的研究所要求的条件是不同的。经费的支出主要包括:1、资料费:购买、检索或复印文献资料;2、印刷费:印刷问卷调查材料、成果材料;3、旅差费:外出调查;4、会议费:组织或参加研讨会、课题论证会;5、设备费:购置研究所需的设备、器材,如电脑等。
作为微型课题一般可以不写这部分内容,因为所需经费不多,学校一般多能答应实报实销。但确需添加设备的课题和某些大课题的研究。在方案中要把开支的项目、用途和金额—一列出、所列的项目应是研究所必需的,要本着少花钱办大事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谋划。
(十二)参考文献
二、课题开题
研究课题开题,也称课题设计和论证报告会。
研究课题的设计和论证是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和论证课题,就是研究人员从科学性、创新性、应用价值以及进行研究的条件等方面对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价值、研究基础、研究条件、研究分工、研究经费等进行分析、设计和论证。
(一)开题意义
主要是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方面,阐明选题的意义。
对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价值作用进行论证,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价值、思路,要阐明和论述清楚,把选题时已经有的基本思考或初步设想进一步细化,提出明确的认识。
宣传和舆论导向,赢得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二)开题内容
开题内容:报告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以及计划安排和分工等。
报告研究现状:就是对所选课题涉及到的研究内容进行资料调研,研究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述评,明确所选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指出可能实现的突破等。
报告研究内容:经过系统分析,列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所涉及到的全部研究内容并进行整理,形成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构成情况。
报告研究思路:阐明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课题研究的视角、方法、途径和目的,阐述本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
报告研究目标: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未知的教育规律,在获得了对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以后,通过指导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间接地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课题研究成功的标志是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获得对某些教育现象的规律性认识。因此,要明确研究目标,把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分析归纳,形成具体的研究目标并明确地定下来。
报告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技术、手段或操作规则。
研究方法要服从于研究目的。确定研究方法时需要考虑:本课题采用哪些研究方法;用什么方法和技术手段收集研究材料,整理和分析材料;如何安排具体的研究程序。
(三)开题方式
开题可在立项前,也可在立项后。
开题的方式一般是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由课题负责人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统一认识,确定任务,明确分工。
也可邀请专家作相关内容的学术报告。
三、实施课题研究
实施课题研究,主要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概括规律。资料是研究者思想、科学文化知识和科研实践活动赖以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的文字材料、音像制品等的总称。资料在课题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是课题研究成果概括的依据。
(一)搜集资料
1、搜集资料存在的问题:
(1)文献资料不注明出处;
(2)事实性材料没有时间、地点,没有背景;
(3)对资料的可靠性缺乏考证;
(4)对代表性的事实性材料没能科学选择,有时使用数据前后自相矛盾,经常看到采用举例法,不知道该典型在所属群体中的位置;
(5)搜集资料的方法,使用的工具,调查问卷,欠科学;
(6)对材料缺乏综合分析,有时变成材料堆砌,不知道为了说明什么问题等。
2、搜集资料的方法
主要通过查阅文献档案、调查访问、发放问卷、实验观察、实验测试、学生作业等多条渠道、多种手段,传统手段、现代手段,广泛搜集能够反映研究对象实际的包括文字、实物、声像等各种资料;
3、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调查题目、调查目的、调查单位、调查规模、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提纲、调查顺序和时间安排等等,制成表格。
一是题目,要与调查目的相符,不要给被调查者以不良的心理刺激;
二是指导语或说明信,包括称谓、调查目的、调查意义及与被调查者的利益关系、回答问题的要求、两方的责任,最后注明联系人、联系地址及电话等;
三是问卷的具体内容有事实问题、态度问题(意见、情感、动机、观点等);
内容切忌与主题无关,或模棱两可,或难理解,或有诱导性;文字表述要通俗、简练、具体;问题顺序,时间顺序由近及远,内容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类别顺序由静态到动态;问卷长度要适当。
问卷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
问卷格式主要有:问答式;划记式;排列式;评判式;是否式;数量式;等等。
设计调查问卷,要注意写好问卷说明或导语。
4、抽样调查
一项科学研究活动,如果研究所有个体,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往往受到时间和工作精力的限制,不容易做到,而往往是采用抽样的方法。
抽样设计应注意:
一是样本要保证具有代表性;
二是从时间和精力看是可能的,选择样本的量要适当;
三是选择样本的方法要科学。
一个优秀抽样设计应满足目标定向、可测性、可行性和经济性等4个方面的标准。
(二)整理资料
1、核对资料。
就是把搜集起来的材料核实、鉴定,了解它的真实性、科学性、整体性和可比性等,从而对材料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做出全面评价。核对资料也要讲方法。
2、选择论据。就是对搜集来的材料经过处理,把所需要的论据材料特别是支持论点的材料选择出来。挑选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事实资料对研究的有用程度,在分类的基础上,挑选富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资料,淘汰错误的、用途不大的资料。
要注意四个原则:材料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材料的有效性;材料的代表性;抽样选取的正确性。
3、汇总统计。注意按照课题设计的要求,进行不同序列和专题的汇总统计,以利于分析和揭示规律。
4、综合加工。注意综合分析,进行必要(纵向、横向)的比较,要通过理论思维,以敏锐的目光发现科研资料中的闪光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整合加工,谋求新发现,形成新认识,以利于研究结果的概括。
(三)分析资料。
1。定性分析。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
一是资料的直接源泉是自然情境,因而研究者起关键作用;
二是定性分析是描述性的,通常采用文字或图片的形式,也有音像制品;
三是定性研究者既重视研究结果,更关心研究过程,从发展中认识其属性;
四是定性研究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对材料综合后做出抽象概括;
五是定性研究通过了解参与者的看法,阐明各种情境的内部动力。
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理清关系,把握本质,揭示规律,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在教育科研中的定量分析,主要有统计分析方法和测量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又分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描述统计方法,是通过对由实验或观察、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计算其特征数,以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把握数据全貌的方法。
数据特征数的计算,是通过求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以求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以及相关情况等。
推断统计方法,是通过借助“样本”提供的信息,剖析“样本”的状态,进而推断总体情况的方法。因为在实际中许多问题需要对总体情况加以把握,而在操作中很难做到总体把握,就要通过“样本”推断统计的方法加以分析,从而使研究的结论更能反映客观实际,更有科学价值,更有推广意义。
3。综合分析。
这是比较重要的方法,一般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事实分析相结合,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结果分析与过程分析相结合等。
综合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只阐述结果,没有分析,或分析不充分;有的判断不准确,论点不鲜明,论据不充足;有的对立项时提出的“假设”不加分析,不作论证;有的没有对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疏理,进行分析讨论等等。
(四)概括规律。
教育科研同其它任何科研一样,都不能停留在经验事实和间接材料的搜集与获取上,而应该以此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分析综合、提炼概括、科学表述,以揭示出其蕴含着的本质和规律。这是科研结题的重要基础,是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撰写科研论文的准备。
因此,必须重视做好科研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科研成果的概括。
1、概括规律的方法
一是研究事物是如何变化的。
二是研究事物是怎样发展的;
三是找出共同点、差异点的真正原因。
2、概括规律的途径
一是研究事物的内部联系和相互关系;
二是考察事物的外部的关系怎样;
三是研究各个时期、不同地区的表现形态;
四是对事物的某一关键过程,找出该过程的内在规律;
五是对事物的某一侧面作深入考察,找出与其有关的规律。
四、如何准备课题结题
一、课题的过程研究与管理
一个课题的研究周期一般都需要二到四年,这当中就是将设计论证后的方案落实到具体的阶段工作中去,围绕预期的研究目标去逐一落实,在每次的具体研究活动中对每一活动的开展情况、前后所有的资料进行一个系统地整理与归总,对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及时的分析与提炼,进而让活动的结果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这就是所谓的阶段工作总结(阶段性成果)(阶段性研究工作报告)。
对好的做法及时进行总结推广,对存在的问题作出及时的调整,对相关的活动资料(文本、图片、音像等)及时作好分类归档保存。这样的才能避免走入“有活动无研究”的误区,进而才能有效地把整个研究工作顺利地进展下去。
同时,每一学期(学年)必须把课题研究工作的具体研究目标、任务、思路通报每一位参研人员,让全员参与其中,明确具体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目标,这样就可以避免参研人员工作的被动性与盲目性,这同时也正是学校教育科研最大的收获,每一参与者通过参与研究的这一过程就是最大的成果。
这样一是可以避免人员的流动而导致课题的研究断层;二是只有每位参与者都有了明确的目标任务与清晰的研究思路,这样才能将课题研究工作与日常的常规工作进行有机地结合,有效接轨,不让参与者感到研究工作带来的只是负担,而让他们意识到本身的工作也该这样做,只不过这样做了再认真加以整理与总结,及时记录下来,就是一个研究过程。
通过这样长期的动手做、动脑想、动笔写,不断地思考与总结,研究的进展就顺利多了,而且最大的收效就是这个过程中学生受益了,老师成长了,这也正是学校教育科研最直接最明显的收获。
二、结题工作准备
一般说课题按照预定的研究计划完成相关的研究任务之后,就可以顺利结题。
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是否完成了预定的研究计划,是否实现了相关的研究目标?是否收到了预期的研究成效?当这些都达到了,就应及时完善相关的研究资料,并向课题管理部门打报告,申请结题。
课题的结题一般分通讯结题与会议结题两种。但无论哪种结题方式,完备的结题资料是第一要务,几年的研究工作,专家不可能全程参与,而唯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原始的研究资料规范的加以呈现,用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来高度概括相关的研究工作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因此结题中必须准备如下一些档案资料:
(一)课题立项文件性材料
《课题申请审批书》、《立项通知书》或批复文件
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准备阶段,情报资料汇编、现状调查报告和经验总结汇编;
2、实施阶段,研究的资料和内容汇编、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3、总结阶段,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及一些附带的研究成果;
4、最终成果形式:
A、工作研究纪实。
B、本课题的结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
1、课题实施方案
2、开题报告
3、课题研究计划
4、课题研究问卷设计
5、课题研究学习活动记录
(三)阶段性研究报告
包括前测、后测及分析、教案及分析,问卷调查及分析、学生作品及分析
(四)课题研究成果性材料(从两方面来写)
一是显性成果:
1、相关工作报告
A、综合性研究报告
B、研究工作报告
C、教育调查报告
D、教育实验报告
E、先进教育经验总结
F、理论概括性的学术论文
G、其他一些形式
2、典型的教学设计案例(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具、图表、音像资料、学生作品等)说课材料、评课材料
3、有关课题研究教师和学生的获奖证书和学生考试成绩
4、调查报告、观察报告、个案分析等
二是隐形成果:
教师教学理念、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等。
附件:
研究工作报告是课题从开题到结题,课题研究的客观记录、进程回顾和主要大事的汇总,他是研究工作是否按计划实施的具体体现。研究工作报告侧重体现“工作”而研究报告和实验报告侧重体现“研究”或“实验”。其基本结构为:
(一)课题简介
(二)课题相关内容:研究目的、指导思想(原则)、研究方法等,即方案中的部分内容。
(三)课题研究进程:工作报告的主体。
(四)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五)课题研究成果
五、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撰写研究报告的目的和意义
(一)科学地总结自己的研究工作,反映自己的研究结果。
(二)向教育界和社会提供教育科研信息。
(三)丰富教育理论宝库。
(四)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
(一)题目
一线教师从事的科研课题一般都是以教育经验总结、教育调查、教育实验研究为主,可以直接用课题名称作为题目,可以是某一突出主题的专题为题目。要求以简炼、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需要的研究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能概括全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署名
一般署课题组名,而主研中课题组组长、执笔人的名字可列于后,其于主研一般安排于文末。
(三)内容提要
用简练的语言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300字。
(四)关键词
根据题意及内容列出3-5个中心的、关键的词,便于计算机分类录入和读者查阅。
(五) 前言
没有固定的表达形式,教育经验总结报告大多数以凝炼简洁的语言交待本篇经验总结的背景,写作目的、取得的主要成绩等。而教育调查报告以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注意写清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
让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的主旨,引起关注;详细说明调查方法。总之,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要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
一般要扼要写明:
1、本课题的来源。
2、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即研究目的和意义。
3、当前社会上对该课题的研究状况(或文献综述)。国外、国内、区内及本市对该课题或有关内容研究的状况,如深度、广度、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进行研究或有待于进一步去研究等。
注意的是在此内容的撰写中对前人的工作不要作随意否定,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属于历史空白”,这些都是不妥的。
4、本课题研究的有关背景、研究的基础、研究的理论依据。本课题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研究的;教育教学的现状如何;作了那些前期研究,取得了那些与本课题有关的初步成果;本课题是在什么平台上进行研究的;本课题研究所依据的主要理论、研究思路等。
5、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产生的作用和价值。
(六)研究方法与步骤:
这是研究报告的正文部分。正文必须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过程,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并以观点为轴心,贯穿全文,用材料说明观点,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这是基本的要求。
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易出现的两种毛病:一种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论点,而缺乏科学的论证;只有论点,没有材料,缺乏说服力。另一种毛病是罗列大量材料,平铺直叙,看不出其主要论点是什么。出现这类毛病的原因就是在于没有能以确凿的论据来说明论点,做到论点与论据统一。
为了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研究成果,提高说服力和可信性,还应减少不必要的文字叙述,而采用图、表、照片来集中反映数据和关键情节。当然,选用图、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准确无误。一般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本研究的主要指导思想和所依据的研究原则。
2、本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
3、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4、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过程中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对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要说明用此研究方法去研究了什么东西,达到了什么目标,得到了什么结论。
5、研究的进程与研究工作的实施。扼要写出研究过程中各阶段研究工作的实施情况;着重写出各项主要研究内容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涉及到调查和实验的, 应特别要写好下面内容:
(1)对调查的实施,要着重交待:(在研究方法中已作交待的内容不必重复)
调查目的、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
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是普遍调查还是非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
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访问、还是问卷或测试。
使用调查问卷要说明问卷的来源、编制的依据、发放方式、有效问卷数及数据处理等问题。
对(心理)测试量表要说明量表的来源、编制的依据、测试对象的确定、测试方法、评分标准、测试信度和效度的保证等。
(2)对实验研究的实施,要着重交待:
实验的目的、内容及实验的基本思路。
实验假设及有关的理论依据。。
怎样选择被试与对照,被试的条件、取样方式、数量、实验时间及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
实验的组织类型,及采取这种组织类型的依据。
(单组、等组或轮组)
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处理的情况。
实验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所施加的实验因子与实验的结果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是否符合逻辑。)
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
(七)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所产生的效果
1、调查所得的数据(尽量以图表形式列出),对调查数据的基本分析以及调查所得的初步结论。
2、实验所得的数据(尽量以图表形式列出),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列出实验前后的结果并进行比较,比较时要作差异性检验),对实验结果作初步的分析,写出实验的初步结论。
调查数据和实验数据要用教育统计的方法进行整理, 这其中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处理不好就难以找出规律。
文中的主要数据最好都集中于此。
3、在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效果。
(八)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所形成的理性认识
1、对现状进行归因研究时的理性分析。
2、在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教育教学规律。
3、在研究过程中所创造的新教育教学模式。
4、在研究过程中总结出的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在总结教育教学方法时,要注意方法的系统性。也就是不要局限于“我是怎样做的”,而要从“应该怎样做”来进行归纳总结。
5、进行对策研究时所提出的有效措施与对策。
6、在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理论、新观点、新见解、新认识、新做法。
(九)问题和讨论
1、应研究而由于其他原因未进行研究的问题。
2、已进行研究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而未取得结果的问题。
3、与本课题有关但未列入本课题研究重点的问题。
4、值得与同行商榷的有关问题。
(十)附件(参考文献、引文注释、与正文有关的附件材料)
五、撰写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研究方法和研究的进程与研究工作的实施是研究报告的重点方面,在撰写中应注意的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重点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
研究报告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性为条件的,而这两者又有内在的联系,因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可靠的。人们阅读或审查科研报告,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是如何解决的,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继续解决等。
因此,写作科研报告,主要精力应花在方法和结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从而不得不承认结果的可靠性。
2、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
在科研报告中怎样使自己的论点清晰有力地得到论证,这是应关注的核心问题。
正如前所述,论点的证实除了必须依靠逻辑的力量外,还需要依靠科学事实的支撑,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科研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尊重事实,从事实中列出观点。
首先在论述过程中要处理好论点与事实的关系,要求研究者首先选好事实。除了要注意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以外,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来说明问题,提示出普遍规律。
其次要恰当配置事实。用事实来论证,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不熟悉的论点,支持新的论点和批驳旧的错误的论点,阐明蕴含丰富而深刻的论点。而并非所有的论点都要用大量的事实来论证。
3、要实事求是。
分析讨论要不夸大,不缩小;敢于坚持真理,不为权威或舆论所左右;在下结论时要注意前提和条件,不要绝对化,更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规律。
六、研究报告(教育科研论文)的评价标准
(一)科学性
科学性主要是指正确性。即是否符合教育科学理论,遵循教育规律。具体体现为:
1、论题(中心论点)必须正确,即具有真理性。
2、论据必须正确。
要使论题或论点科学,作为立论依据的资料必须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作者必须经过仔细、全面的观察、调查、实验,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充分准确的材料和数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再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才能引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3、论证必须正确。主要指论证必须符合逻辑,具有说理性,令人信服。
(二)创造性
1、独 人家没有独我有,即常说的“填补了空白”。
2、特 大家都有的,但我有自己的特色。
3、新 在别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得到新论题、新观点、新见解、新看法、新技术、新结论等。
(三)学术性
1、是否反映了当前教育科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即科学前沿)。
2、是否发展了当代教育科学的最新成果。
3、是否探求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
(四)理论性
1、从教育教学的实验和研究中建立(或总结)新理论。
2、我们的实验研究过程必须有理论作为指导,有理论作依据。
3、我们总结出的理论必须用来指导新的实践(成果推广)。
(五)语言风格
研究报告的语言、文字风格归纳起来为:表达准确、用词恰当、客观求实、意思清楚、文句简练、平实朴素。
六、教师如何进行微型课题研究
为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强化教师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使教育科研在质量立校上真正发挥其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力促进教师提高研究能力和专业发展。
一、什么是微型课题。
所谓微型课题,指的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
微型课题的特点:
切口小、范围广、方向明、周期短、投资少、收益高。
二、微型课题研究选题的原则。
要选好课题,首先要明白为什么研究,也就是选题有没有价值。
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即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或为教育教学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往往随问题而来,问题解决了,课题也就结束了。
要使选题有价值可以用几个字来检查核准。即“近”、“小”、“实”。
“近”就是贴近教育,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少好高骛远,类似于“期末数学复习方法”的研究,就符合三个贴近的原则。
“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学习研究。类似于“小学英语口语提升研究”,就符合“小”的原则。“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少一点大而空的全局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如“小学毕业班后进生转化研究”、“加强六年级学生自习课堂自主学习研究”。
三、微型课题研究流程与注意事项。
选好课题以后,就要着手研究。微型课题研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包括材料,方法选择,方案制定等。
(2)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采访,获得直接研究材料,或者通过体验,模拟等取得相关材料。
(3)整理归纳分析材料,寻找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初步研究结论。
(4)充实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四、微型课题研究注意事项。
进行微型课题研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应特别注重问题意识。
一般课题的选题从哪里来呢,应该来自于疑问,也就是问题。
课题研究,就是以“问题”为核心,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搜集材料,观察试验,研究推理等,寻求解释的方法,探求解决的途径,最后达向未知彼岸的过程。比如,我们发现,在上学路上,某个路口经常堵车,心中自然会发生这样的疑问:“同样的道路,为什么这里会堵车呢?”这就是一个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去现场观察,看看这个路口什么日子、什么时间堵车,堵车跟哪些具体因素有关,诸如道路设置、车辆质量、交通违规、红绿灯频率、指挥不利、天气变化等,而在这些因素里面,哪一些可以控制,通过什么方式手段可以控制,通过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尝试提出解决或缓解的办法。
这才是研究。研究不能满足于是什么,而应该追求为什么,怎么样。
(二)以需要探究出发提出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探究。常规的生活和工作问题,许多是常识、习惯和已有经验就能很好解决的。但也有问题是常识、习惯和已有经验解决不了的,这就得诉诸科学探究。
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个性和艺术性,别人研究过、做过的工作,在我这里可能仍需探究,因为条件有差异。教育科研有创新性科研、验证性科研和推广性科研之分,各自创新程度和创新点有区别,但终究都得有新意。但研究时要明白:
1、什么是微型课题研究(教育行动研究)?它来自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可以一个人或几个人组织开展,需要一定的但却不是高深的理论作指导,所有这些,让老师们感受到它的“可望又可及”。
2、怎样开展微型课题研究?从教学中发现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与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反思、调整,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真正有效的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容易忽视的问题。比如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阶段性总结、成果的撰写汇编等易被忽视。
这些在“彼时彼刻”才有的思绪及感受,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这时才去追忆、收集,为时已晚。况且,一个研究成果的推广,需要有文字资料,而所有这些也将成为自己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
4、如何处理微型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活动之间的关系?两者在学校教研中究竟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微型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相辅相承的一种教研形式。
两者在形式、名称上虽有不同,但内容上却是相融的。常规教研不仅要进行,而且,常规教研想摆脱我们习惯了的形式主义和缺陷,必须与微型课题研究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才能使教研真正为教学服务。在教学、在听课、在评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成为微型课题研究的对象,通过集体备课拟定出对策,又在教学、在听课中去领会、感受、试验对策的效果,再通过研究讨论加以改进,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又开始另一个微型课题研究……。
所以微型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并不矛盾,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两者的有机结合,可能带来的不同,就是真正提高了常规教研的效率:一是微型课题研究对象必定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研究上的付出,必定从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得到回报。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也会品尝到研究带来的甜头。
二是务实的微型课题研究必定让每个教师真正参与其中,及时反思、总结,寻找对策。需要全体教师动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这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是一个促进。三是当一个微型课题研究的成果真正有效时,它的及时推广、持续应用,会内化成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五、多样表达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论文不是微型课题研究成果的唯一表达方式。中小学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科研的现实场景之中的。其研究也应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日志、叙事、案例、反思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
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科研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都应做研究型的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让研究为我们的教学生涯注入无限的生命活力。
1、“教育日志”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是用语言符号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为,记载真实的生活场景,有意识地表达自己。
通过撰写教育日志,教师可以定期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2、“教育叙事”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而是让你从一个或多个故事中体验到教育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做。
3、“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含有问题和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写作教育案例对教师有以下好处:①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②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③案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升教学专业水平;④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4、“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美国学者布鲁菲尔德认为:“反思性实践过程的核心是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我们是怎样思考和工作的。”教育反思的类型很多,有专题反思与整体反思,即时反思与延时反思,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等。
六、怎样进行个人课题研究。
“个人课题”一般是指由教师个人独立或教师小组合作承担的课题。它是一种切合教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对改进教师自己教育教学有用的、能够促进教师自己专业发展的课题。
“个人课题”具有以下特征:①从研究目的看,“个人课题”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研究如何让不交作业的学生交作业,我们在研究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我们研究的都是真实的课题和有生命力的课题,都是发生在学生和前线的课题”。
②从承担者的角度看,“个人课题”由教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教师即研究者,是研究的主角,而不是配合专家进行研究。当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专家的引领、帮助和指导。③从研究内容看,“个人课题”一般是微型课题,小指的是研究内容和范围,而不是指研究价值和意义。
④从研究方法看,“个人课题”主要采用适合教师个人的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⑤从研究成果看,“个人课题”的研究成果强调“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做得好”表现在实践上的创新和经验的先进性,“写得好”体现在研究报告的形成既具有个性意义的扎根理论,又具有教师自己的“话语系统”,它是质的研究中形成的、富有教师内心体验的、情境性、过程性的描述。
(一)我能解决什么?首次做研究的教师不知道从何入手去做课题。1。分解“课题”为若干微型课题,从最容易入手的地方做起。2。在文献中寻觅。3。在实践中积累。4。做好阶段反思。
(二)围绕课题科学地读书。1。带着问题寻找文献;2。结合课题有选择地阅读,思考文献。
3。批判的眼光去读。4。不仅读观点,更要研究思路。5。一边读一边加强两项积累:(1)注意观点材料,经典案例的积累。(2)注意自身思想的积累。(带着小本本)
(三)自觉地反思。
1。什么是反思。反思是人对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义的自觉地再认识活动。
这种反思一般发生在主体行为之后。其认识事物的角度同先前不同。
2。反思什么。(1)通过反思发现自己的理念同先进理念的差距。从而用先进理念纠正自己对问题的偏差。(2)通过反思发现自己行动效果和目标的差距。从而调整策略,优化行为方法方式。
3。
怎么反思。(六步追问)
(1)我遇到了什么事。(抓事情的关键)
(2)我是怎样解决这件事的。(当时的过程、步骤、方法、说的重要的话写下来。)
(3)我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动机)
(4)我采取的策略解决了问题了吗?(问题解决的结果、程度、带来的影响)
(5)我这样做是否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标准。
(6)我从中得到什么启发。(结论、感想、收获)
4。如何找到值得反思的地方。
(1)思考“意外”的结果。包括过去屡试不爽的方法,今天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自己不注意的做法产生出了出乎意料的结果。
(2)尝试换位思考。
(3)善于捕捉反馈的各种信息。
包括持久的、正面的、显性的、强烈的信息;隐蔽的、微弱的、短暂的信息。总之,在生活中能不能找到真正的案件,关键来源于教师的责任感,教师的良心和职业的敏感度。
(四)及时积累过程性材料。
有教师给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参与过课题研究,但过程性材料较少,该保留哪方面的资料呢?”这说明有的教师甚至不知道过程性资料如何搜集和保存。
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应包括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材料,大体说,可包括如下材料:
立项材料、中期的研究材料、最后的成果材料。围绕课题研究的学习材料、体会、反思、教案、说课稿、评课稿、课题小结、随笔、案例评析、课堂实录、课堂评价表、获奖论文,课题组成员发表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章、相关报道,以及相关的光盘、图片等都值得保存。
微型课题虽然要简单得多,但是,注重搜集与保全资料还是很重要的。微型课题虽然是“小学问”,但是需要细心来“大”做,需要从细微处着眼,从教育教学的小处着手,关注研究过程中的新现象、新矛盾、新情况,并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新举措。
(五)要有呈现研究成果的意识。
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1。文本成果。包括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课例等,也可以是编著类资料、活动资料集锦等。
2。印象成果。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案例材料,以及相关影像制品。
3。内隐成果。微型课题的研究成果特别体现在人本成果方面,如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涌现出教科研先进学校、骨干教师、名教师等。
七、教师如何撰写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这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不少老师一方面认为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的研究与探索;另一个方面对如何进行微型课题研究不了解,有的甚至连课题方案都不知如何撰写。
其实微型课题(又叫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是一项新事物。其研究方案如何制定?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题的表述(课题名称)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3.课题提出背景4.研究目标5.研究方法6.研究步骤7.成果形式
一、如何选题
我们知道“微型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
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差,有的类型的题就是不会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不理解?有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个人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立即用于在教学中去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
这个课题不大,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几个学生,通过调查会很快获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就会找到差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把这些办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收到成效。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结果会很快在实践中应用,这就是“微型课题研究”。教师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要有问题意识,并且要能把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
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下列要求:
1。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教师个人(或同备课组的两到三人)开展研究。
2。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
3。
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4。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
5。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二、撰写注意点
1.课题名称(课题的表述)
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问题。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整个课题的形象和质量。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如:“游戏走进低年级语文课堂的研究”、“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
教育研究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进行研究时必须先对之明确界定,以避免不同人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而带来的混乱。
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要对课题名称中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中年级数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与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课题提出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课题方案,首先应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要达到的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这样一个问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涉及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
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不太重视计算能力的提高,重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基本技能的训练,造成了学生计算能力的低下。
4.研究的目标
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是不同的。研究目的回答的是“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而研究目标阐述的是通过这样的研究,要达成哪些预期的效果。
5.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措施
此部分要详细写明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措施,即把课题研究的内容细化为各个小问题或具体内容,并针对各部分内容设计研究方法、途径和策略。
在方案设计时,要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不同,操作方法应有不同的侧重:①对于总结性的课题,要根据自身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或案例设计一套可操作性的模式和策略;②对于问题性的课题,要着力分析问题的成因,阐述问题解决中所运用的方法以及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对问题解决中的方法、过程详细阐述;③对于应用性课题,即优质教育教学模式、方法的应用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应用,首先要着眼于使这些模式、方法与理念的本土化改造,以适合于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对这些方法、模式或理念进行分解和具体化,形成本地区可操作的模式与策略。
6.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1)前期准备阶段:
调查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数学课的兴趣爱好的程度。
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
A.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通过摸底测试等途径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针对学
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并备好每一课,在数学中落实好计算的训练。
B.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分层次进行作业布置。
既要关注能力相对好的学生更要
关心能力相对低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C.在班里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探索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3)研讨总结阶段:
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
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进行前后
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7.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论文和报告,专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八、学校课题的管理
一、课题的过程管理
由学校教科室负责对各个在研课题进行指导、监督和资料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1)课题立项后,教科室组织,各课题组负责人必须对研究课题做开题报告会。
(2)加强课题研究的校内培训,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聘请课题研究专家来校讲学指导。
(3)各课题组每月至少开一次课题研讨会,必须有会议记录。
(4) 教科室每学期将组织1次中期检查,了解课题研究情况,并定期向学校行政会汇报。中期检查以调查表、听取场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进行。
(5)每学期所有在研课题必须完成一份阶段研究总结和500字左右的研究进展情况简报。
各课题组写出课题论文、教学反思、案例及经验总结等资料以电子稿交到教研处,由教科室汇编成册。
(6)学校教科室负责对不同级别的科研课题进展情况进行登记存档,督促各课题组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力争按时结题。
二、课题管理机构
1、成立课题管理机构,由学校校长牵头,组成人员报教研室备案。
2、课题领导小组负责本校课题研究业务指导、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应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安排,学终有总结。
3、教研室对各校课题研究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检查评估,各校每学期对课题的研究和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评估。
4、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实验和实验情况、阶段总结、实验报告等课题资料的汇报和总结工作,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
三、课题管理
1、各课题组要认真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及其计划。课题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使课题研究达到目标,强化过程,形成成果,防止走过场、搞包装、图虚名。
2、学习、研究。各课题组应在学校教科室指导下,由课题组负责人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研究,原则上每月不少于1次。
课题组的学习、研究活动应有记录。要按照课题目标、内容,运用相应的方法开展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应自觉积极地完成以下基础工作:
①撰写计划与总结(每学期各1份);
②参加学习与活动(每月1次理论学习,1次研讨会);
③搜集情报与资料(做好读书笔记和资料卡片);
④积累心得与个案;
⑤解决矛盾与问题(适时调整计划,稳定对象,控制局面,掌握真实学情);
⑥健全档案与汇报(注意资料分门别类保存,及时汇报学习与工作情况);
⑦展示成果与效益(上好公开课,发表论文,成果评奖);
⑧履行承诺与职责(言出必行,创造佳绩,力争成为课题研究的模范)。
3、课题档案。
各课题组应有专人负责课题档案。申报书、实验方案、实施计划、教案、个案、调查、测试、总结、汇报、音像资料、试卷、学生的有关情况、活动记录等等,均有存档,特别要注意保存原始资料。对课题实施情况做好记录,并备有课题研究记录。
4、成果汇报。
各课题组应在教科室组织下定期举行研讨汇报活动,向本校教师汇报(展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每学年至少2次。
5、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各课题组每学期要通过校教科室向县教研室报告课题实施情况。
6、结题。各课题组应通过校教科室向教研室提出书面结题申请,填写申请表,并撰写结题报告,教研室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结题。
四、课题成果考核及推广
1、学校对在课题研究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2、县教研室将通过评选奖励、经验交流、现场参观、报刊宣传、网上发布和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等办法,宣传和推广优秀科研成果,做好成果转化工作,不断提高社会效益。
九、课题研究有关事项的要求和说明
一、省市级规划课题的申报审批
1、研究人员不得超过7人(含教研室包校或包片教研员)
2、课题设计论证
3、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4、《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二、省市级微型课题的申报审批
1、选题缘由(说明为什么选和目的)
2、研究设想(研究时间、主要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
三、课题主持人(负责人)的变更
所在单位及时向教研室提出书面申请,说明情况,批准后方可变更。
四、课题的延期结题
所在单位提前两个月书面申请,说明情况,批准后方可延期(不得超过6个月)。
五、课题的结题
提前两个月填写《课题结题鉴定申请表》,“XX课题研究纪实”材料各两份向县教研室申请结题。
六、课题研究阶段成果
每学期整理汇编一册,上报教研室三份。
要求:1、每项成果必须在首页右上角著名研究的课题名称。
2、教案必须使用《课题研究教学设计模板》格式书写。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