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婴儿坠地之后,他最初面临的世界就是家庭。一个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家里度过。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来说都是示范,都是诱导。这种建立在父母血缘关系上的养育和教导,渗透着远比师生之间的爱来得自然亲近和持久的情爱因子。而这种面对面的个别教育,比正规学校的集体教育,更容易满足儿童的个性需求,也更容易为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所接受,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有其天然的合理性。
2.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讲,家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只要家长善于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条件,教育得法,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显示出智慧和才能的光彩。国内外大量实验表明:大凡才智出众的人,追溯其成长过程,一般都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德国教育家爱尔维修说:“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但是在不同年龄段里,它们的各自作用是不同的,变化的。学龄前的儿童,已经存在差异,有的差异还很大。早期家庭教育正处在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和发展儿童智力,也是此后接受学校教育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的研究认为:若人在17岁所达到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儿童在4岁时已具备了其中的50%,4~8岁期间获得30%,而8~17岁这一阶段只增加了20%。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因此,可以说在学龄阶段,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成为学校教育的必要前提与基础。到了学龄阶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就成了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家庭教育则起着调整的作用。所以,许多教师和家长都认识到,对学业后进学生的“补差”和对智力超常学生的“超前教育”,在家庭中进行要比在学校中进行效果更好。虽然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起着主导的作用,但还需家庭的全面配合,充分利用诸多教育因素,进行广泛的教育,才能使学校教育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重视对孩子成材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情感、意志、目标、态度、性格、世界观等,就是对学校教育最大的配合,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利。而目前的家庭教育状况却不够理想,有些家庭要么完全忽视,要么出现较大的偏差。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