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有所不同。
1、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而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普及性”等特点,即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因此,家长必须将适龄孩子送到学校接受小学教育。
2、幼儿教育“教养并重”,小学教育则“以教为主”。
幼儿教育除了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外,还要给儿童以生活照料和养育等。
小学教育则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德、智、体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每门课程都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还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选择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应根据哪些基本原则
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设计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思想,但首要的和贯穿始终的设计原则应是以幼儿为本,是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一、思想教育性原则。是指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过程中发挥各种因素的教育功能、作用及影响,培养幼儿形成对待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
二、科学发展性原则。是指向幼儿传授的知识、观点、技能等都是正确的、准确的,要符合幼儿认识规律,能够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使幼儿从现有的水平向“最近发展区”发展。
三、趣味直观性原则。是指组织活动时要利用幼儿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或游戏的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形成愉快的学习气氛,
四、启发探索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求职欲望和探索精神,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幼儿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主题活动性原则。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启发、引导下,通过幼儿自身的实践活动、探索活动来学习并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六、全面渗透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有教育价值的因素对幼儿进行教育,将各项教育任务和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的生活活动之中,做到幼儿事事、时时、处处皆能接受生动而规范的教育,这样才能高质量地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七、艺术创造性原则。是指教师能够艺术性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形式等组织各类教育活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