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提出的背景:
最近,“小学三年级效应”日益受到家长、老师的关注。所谓“小学三年级效应”,就是原本成绩优秀的学生到了小学三年级却突然成绩下滑。究其原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学习方法,到了三年级终于暴露出基础差的问题;。如何对三年级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因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由于三年级的学生都是刚从二年纪进入的新生,入学后,他们首先感到非常新鲜,尤其是刚开学前几周,使他们异常兴奋。每到下课,他们就冲出教室,如同出笼的小马在操场狂奔,结果可想而知,重则头破血流,轻则大哭小叫。下课是这般模样,那上课呢?有的自由漫步,有的大声交谈,有的嘴里吸着什么,有的才坐下又像弹簧一样跳起来冲了出去,原来他刚想起来要上厕所了。开学的几周,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老太太,每天唠叨着:铃声响进课堂,安安静静等老师。下课要及时上厕所,要做好课前准备。上课说话要举手,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不能随便扔垃圾,见到垃圾要随手捡起来。上下楼梯靠右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上学不要迟到,也不能随便离开校园回家。服装穿戴要整齐,有病有事要请假。
二、养成教育要坚持不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这些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很简单,可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做好并不容易。小孩子看懂了,学会了,还不等于他们会按要求去这样做。要想让他们养成习惯,必须经过长时期的坚持才能形成,还要经常检查,经常指导,力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习惯成自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作为三年级孩子的班主任,我们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我们需要经常在孩子们耳边耐心唠叨,并且以身示范,让孩子们耳听目染,学会跟着做。看不懂的就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可不能灰心无辄。要知道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就好似一个漫长的较量的过程。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有的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有的学生握笔姿势错误,屡教不改;有的学生坐立不稳,东张西望;有的学生喜欢吮吸手指;还有的喜欢课间追跑……这些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过来,是不可能的。往往你刚提醒,转身之间他又那样了。又比如扫地,有些孩子直着腰,拿着扫帚满地乱划拉。我就告诉孩子们,扫地要弯下腰去,用扫帚的整个斜面接触地面,按顺序从后向前扫。小角落就把扫把竖起来扫。抹灰时,有些孩子抹布上的水太多,在门上、讲台上留下一道道脏水印。我就教孩子们,抹布拧干再擦。排课桌要横里竖里一起看。劳动的程序讲得越清楚,指导越具体,孩子学会、学好的可能性越大,成功机会越多,就越能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所以,我们班主任要在平时多提醒,多督促,多鼓励,多表扬,多示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一定能看见成效和回报。
三、养成教育要方法多样
1、以儿歌规范学生的言行
比如讲握笔姿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头正、肩平、脚着地,一寸、一拳和一尺。”学生一下子就加深了印象,在平时写作业的时候也注意到互相提醒了。
2、以故事指导学生的言行
我们班有六十多个孩子,时间一长,就免不了产生矛盾,有的时候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老师就忙于解决这些事情,非常费神。虽然在班会课上,我多次给他们学习《小学生守则》,学生学完了也知道要友好相处,互相帮助,但他们毕竟年龄太小,一遇事就又不知该如何做了。于是,我便找来王二小、小萝卜头、邱少云、雷锋的故事,利用班会课时间给学生讲。通过讲故事,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3、以榜样感染学生的言行
模仿是三年级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他们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对周围的人和事很关注,尤其崇拜自己的班主任。所以,班主任的言行对于引导三年级的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说至关重要。平时在和学生、家长和其他人的交流中,我经常有意识地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当发现卫生区,教室有纸片时,我总是立即拣起;教室桌椅不齐时,我总是轻轻地摆放整齐;讲台不干净时,我总是及时清理干净……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会学着去做。有的时候老师怎么说学生也记不住,这就要求老师抓典型事例,加深学生印象。针对扫除工具的摆放问题我是这样做的:有一次,在大家扫除完后,大多数同学都坐好了,这时候,李会同学拿着一个大扫帚急急忙忙地走进教室,他把其它的扫帚摆好才走到座位上。这时候,我大声地表扬了李会,同学们的眼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然后我再慢慢地教育全班同学,这样同学们也印象深刻,从此每个人用完扫除工具后,都整齐地摆放在原位。
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起点要低 要从最根本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要求抓起,扎扎实实地为学生打好基础,如儿童入学第一周就要教他们坐、站、听、写和答等要求,教师要一边要求一边指导儿童做,在此基础上,经常进行强化训练,正确的坐姿、站姿、听姿、写姿和答姿就养成了。
二、坡度要小 抓行为教育,就从容易做到但又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的小事抓起。教学生懂得,“在学校”进办公室或与老师说话要“轻声”,不要妨碍其他老师办公;“在家庭”如有人工作、学习、生病或睡觉时,说做要“轻声”。这种小坡度的要求和训练,即培养了小学生讲文明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三、做事就近 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坚持从小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做了就能见效果的事情做起。如教学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首先要教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穿衣、穿鞋、洗红领巾等,逐步养成自我服务的好习惯。逐步树立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抢着做”的初步概念。
四、要求要细 对小学生提出的每一点要求,都应该是具体的,让他们听得懂,学的会,记得住。如教小学生认真听课,可编成顺口溜:“要想学习成绩好,认真听讲很重要;课前准备要做好,眼看前方坐端正;不玩东西不说话,举手回答声音响”。
五、重视实践 养成教育的关键要导之以行,把说理和指导实践结合起来。要使行为教育做到“可见、可学、可仿、可行”。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命脉,其根本目的是更有效地教育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快速成长。而游戏、玩耍、活动是学生的天性。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天真,可塑性强,开展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活动,花力不多却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何乐而不为呢?我先后组织学生开展了"献给家人一份爱"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回家为家人做一件事,说一句问候的话。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我们三年级的班主任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强化训练,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取得的成效:
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着力点,既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质量,又实现了课改新要求。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处于容易塌腰阶段。就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利用预备铃之后的时间让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下课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如今我们班的学生不仅养成会听课的好习惯,集体荣誉感强,而且整个班集体形成了健康向上、团结协作、凝聚力强的氛围。
虽然我们的养成教育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的,但并不表示没有问题。今后,在这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积累,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把学生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
另外,对行为规范训练的落实不是非常到位,没有从细小处入手,很多活动都在尝试、探索当中,还有很多缺陷与不足,有待不断完善。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行为规范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今后如何将活动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更好结合,这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