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兴趣培养 > 正文

小学学生如何开展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讨论?

小学教师是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在小学教学中推进素,就要经常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是素质教育得以顺利推进的前提条件。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抓好教师的基本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使学生的智力、品德得到充分发展,实现素质教育,除了有一套良好的教材外,更重要的是有一套先进的、合理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加强理论学习 转变教育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而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起点,是培养学生积累知识文化的前沿阵地,在小学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是义务教育发展的最终结果。那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呢? 现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途径:

一、学习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 1、目前的小学教学还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的"应试教育"现象,要改变这些现象,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而 小学教师是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的理论知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要落实小学素质教育,就要经常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经验,充分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2、转变教育观念是顺利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一直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其表现形式就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校为了突出学校的教学成绩;学生家长为了能使子女顺利升入重点中学;教师为了学生能考出好的分数,表现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而拼命教,以各种方式加班加点。它的弊端在于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严重地摧残了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发展单一。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的目的得以实现。所以说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展,因此,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首先转变教师的观念。

二、深入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要使教师的素质提高,必须抓好教师的基本技能。因为,教师基本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搞好素质教育、落实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教师除了要具有”三笔字" "简笔画""普通话" "思想教育"等一般的基本功以外,尤其要加强"言语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等基本技能。 1、言语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语言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能力,一个教师能否胜任教学工作主要决定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是教师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之一。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小学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炼、有条理、生动形象。例如,数学语言是利用一些数学的名词术语、关系符号来表达数学概念、结论或说明解题思路的语言。教师不仅自己要做到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而且要求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也能逐步学会使用数学语言。例如,把算式(34+26)÷(47-42)读作"34 与 26 的和除以 47 与 42的差,求商是多少"。这样,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总之,语言修养是与思想修养分不开的,每一个教师都要下功夫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2、组织管理能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交流活动,是师生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既要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在问题和情境之中,教师去努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完成学习的过程。只有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上,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不能把自己作为中心,而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其次,研究学生,把握学生思想,是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关键,因为小学教学不仅要解决学生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更要解决学生信不信、愿不愿意学的问题。只有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使教学提高实效,更着重了解学生的特点和 生活实际,研究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品质的特点,了解家庭和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找准教材与学生的结合点,有效地进行教育。最后,教学主要靠学生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强化,在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组织讨论。善于组织讨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学习环境,实现自我教育;有利于克服教师讲解的单向、单调,把知识强加于学生等弊端;有利于活跃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3、教育机智 一个教师可能具有丰富的知识和一定的教育本领,但是如果没有迅速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本领的能力,在突然出现某种新的问题或意外的情况面前,就很可能束手无策,难于应付。教育机智要求教师在瞬息之间,能正确地估计情势、掌握大量的"情报",并估计自己行动的环境。在选择行为措施时,要注意到教师自己和学生之间已经形成的关系的性质,还要估计对学生集体可能产生的教育影响。教育机智要求教师十分重视自己的行为后果,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工作中,很多手段都只适用于一定的范围,有一定的限度。例如,赞许、奖励、惩罚、谴责等措施,用之得当都会有积极的作用。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长远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三、加大课堂改革 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实现转机的 关键。因此,我们将加大课堂改革的力度,推进 40 分钟工程,优化教学目标和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环境,教师努力探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厌学为乐学的新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学科课程必须坚持德育首位。教育必须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使学生既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又有全面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都必须渗透思想教育,注重挖掘各门学科的思想教育内容,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2、把原来单一的学科课与活动课程结合起来。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获取新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只有通过活动课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书本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发展语言与认识事物相结合,掌握基础知识与发挥特长相结合。 3、把活动课程落到实处。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活动课程落到实处,必须从几个方面去抓:学校要成立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学校要把活动课程排入课表;活动课程有专人指导,检查、落实;活动课程要做到有组织、有目的、有内容、有计划、有场地。通过活动课程的改革,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道德情操、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全面地、和谐地发展。

四、开展课外活动 通过教育和教学的实践,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单靠课堂教学一种渠道, 难以完成教育、教学和培养的任务,与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的要求很不适应。特别是随着社会信息化、学习化的发展,课外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进行素质教育,两者缺一不可。课外活动决非可有可无,也不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根据各学科教材特点,各年级学生特点和学校具体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已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

重庆8名儿童落水遇难,儿童的安全教育该如何开展更好?

小学学生如何开展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讨论?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B证如何报?

相关文章:

幼儿园才艺教育特色?

外地户口在重庆上小学,需要哪些证件?

淄博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规定

素质教育课程

2021年河南省中小学学籍系统什么时候可以转学籍?

美术教育在少儿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开展城市无车日活动的意义有哪些?

家庭如何开展亲子游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