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意愿)。
望采纳!
昆体良是古代罗马著名的教育家。
他是教育史上大大发展完善教育方法和思想的先驱。他主张对儿童的教育应是鼓励的,能激发他们兴趣的。
他对于教育事业怀有很大的信心,认为教育者应当看到儿童具有无限的潜在能力和发展的可能性,天赋的素质在学习上固然是重要的,但不能因此抱怨只有少数人有能力可以接受教育,而多数人是迟钝的;相反,大多数人是敏于理解和乐意学习的,那些呆笨的人如同不正常的事物一样,是非常少的。
他竭力主张并多方论证了公共教育比私人教育优越的观点。
教学艺术
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意愿,这是昆体良教学艺术中极有价值的遗产。“因为专心致志的学习有赖于意愿,而意愿是不能强迫的。”昆体良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首先要求“教师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他应当严峻而不冷酷,和蔼而不放纵,否则,冷酷引起厌恶,宽容招致轻视。”教师以自己的理智的爱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学生就能“视教师如父母”,就为引导学生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种敬师的感情大大有助于进步,因为在这种感情影响之下,学生不仅将愉快地听讲,而且会相信教给他们的东西,愿意仿效教师。当汇集到学校去的时候,他们会愉快地、欢欣地聚合在一起;他们的错误被纠正时不会生气,他们受到称赞时会感到鼓舞;他们会以专心学习,努力尽可能取得教师的珍爱。
”(《昆体良教育论著选》第92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昆体良认为,“应当善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向那些不发问的学生提问。”在课堂上,教师“还要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测验学生的判断能力。这样做就可以防止学生的漫不经心,防止他们对教师的讲课听而不闻。
”
善于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这是昆体良教学艺术的重要内容。他指出;“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如果过于吹毛求疵,学生就会丧失努力的信心,意志消沉,最后会憎恨他的功课,担心动辄出错,什么功课也不想做。”对于年幼的学生,在纠正他的错误时,教师的态度要和蔼。
昆体良说:不论对错误的纠正多么严格,也要以温和的手法去施行。学生作业的有些部分应受到赞扬,有些要马虎过去,有一些要重做,一定要说出重做的理由。有时在隐晦难解之处要加进教师的批语,以进行启发。”(《昆体良教育论著选,第74至75页)总之,“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纠正错误要用不同方法,作业的数量和改正错误的标准都应当适合学生的智力水平。
”由此可见,一切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正是昆体良教学艺术思想的核心。
家庭教育
第一阶段:
昆体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识方面为雄辩家的培养打下初步的基础。
幼儿教育是在家庭里进行的,父母、保姆、家庭教师都是幼儿的教育者。尤其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初级学校
第二阶段:
昆体良反对古代罗马贵族聘请家庭教师的传统做法,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 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而学校教育则不同。学校里学生
集中,不但有结交朋友的环境,而且也有竞争的、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因此,从学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能很快地胜任雄辩家的角色,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
昆体良认为,在初级学校中,儿童主要学习阅读和书写。昆体良在总结自己长期的教学工作经验基础上,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昆体良倡导因材施教。他深信,每一个儿童都具有才能上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精细地观察学生能力的差异,弄清每个学生的天性的特殊倾向";教师在识辨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以后,就必须因材施教。
他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对于智力较弱的学生,在教学的进度和内容方面可以适当迁就一些;但对于天赋素质丰饶的学生则要尽力培养,便之成为真正的雄辩家。另外还提出,"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纠正错误要用不同的方法。作业的分量和改正错误的标准应适合学生的智力水平。
" 昆体良奠定了教学中量力性原则的思想基础。他认为,教学中既要避免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又不可让学生放弃力所能及的尝试。他曾再三告诫教师,要防止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为学生所接受,不要装腔作势,故弄玄虚。
望采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