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中国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是家长的素质问题。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国家应考虑办好“家长学校”,保证年轻人婚前必须上够规定学时的子女教育课,并取得过关资格,作为准予结婚生育的条件。在学校教育方面,本人一向主张增加学生的美学和情商教育,认为这是比学习知识更要紧的东西,这是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所欠缺的内容。关于其重要性和可行性本人曾有获奖论文。但时至今日,美学教育和情商教育仍没有专门的教材,也看不到有走进校园的希望,因为我们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考核评价。这是造成学生审美能力差,智商高情商低的原因所在。
孩子上初中了,不爱跟家长交流了,有什么办法吗?
题主您好!孩子上了初中不爱跟父母交流,成绩下降,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静下心来想想:
首先孩子为什么上了初中后不爱跟家长交流。这一样由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决定的。初中生心理特点是:
一是认知发展促进其自我意识增强,自尊心与人格独立性也随之明显增强,开始与父母发生冲突、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认识较肤浅,自我体验也是动荡而不稳定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二是性意识的觉醒使他们感到好奇、渴望,有时又是迷惑和害怕。形成闭锁性、动荡性、过渡性。
因此初中孩子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努力想摆脱父母管教,这就是俗称的叛逆期,但能力有限,所以情绪波动很大,势必也会影响学习。
初中阶段知识难度加大,科目众多,学习成绩分化激烈,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加大 ,尤其初二年级是明显的分化期,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应付自如,学有余力;而学习较差的学生,穷于应付,越学越吃力。学业不良将会导致学生厌学、逃学、自卑自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
亲密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亲子关系永远都是教育的先导,建议对待这个时期的孩子首先要理解和尊重,身体和心理突变是客观事实,我们要认识到:打小仰慕我们的孩子要争取自己尊严与权力了,这时候管理环境要宽松,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利,自我调适的空间。
其次,采用巧妙的办法,注意引导孩子心理健康。“大巧若拙”,有什么事不妨开诚布公与孩子交流,像成人之间一样诚恳地征求孩子意见,也适当给予他一些建议。再有可以通过书信、便签、一起看一本书、寻找共同的话题等方式交流引导。
再次,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多和老师交流,借助于老师的力量影响;多关注孩子交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向社会性发展,最注重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引导孩子交良友,让朋友去影响他。
学习上抓住基础,坚持做错题,只要基础扎实,将来就有上升的可能。突破差科,别有死穴;突出强科,有个抓手。再有生活中处处都是学科知识,有能力和父母可以从生活出发,渗透知识,不一定做题。
总之,希望立足科学,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孩子终能平稳度过,有一个好的前程!结出硕果!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理论,小学教师在具体教育活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