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永远给孩子同步的引导我记忆很深的是几个对待孩子的行为小故事:比如孩子说:“妈妈,我想去外边儿玩儿。”妈妈说:“不行我要做饭。”妈妈说的事实情况,妈妈要做饭。如果改成下面的情景呢?孩子说:“妈妈,我想去外边儿玩儿。”妈妈说:“行,等我做完了饭,妈妈陪你出去玩儿。”首先肯定了孩子的行为,又给了孩子一个局限。无论哪种行为,动机都是好的,可是由于行为的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孩子也是一样,重复的行为没有被接纳,他就不会再去尝试这个行为,为了避免接受伤害;孩子做对了,没有赞美的话,就等于惩罚孩子做错了,没有改正的方法,就等于纵容再比如:比如孩子要看电视,妈妈可以说写完作业之后可以看,或者八点之后可以看;比如“不许动桌上的碗筷”改为“乖乖的坐在这里,很快就有东西吃”了。把负面的行为改为正面的行为,引导孩子做得更好!二、种下梦想的种子另一个故事:一个卖气球的老人家拿了很多的气球,孩子们把五颜六色的气球都买走了,一个黑人小男孩眼巴巴的看著那些气球,卖气球的老爷爷说:“你是不是很喜欢这些气球啊?”小孩子点点头,“你可以买一个回家玩儿啊。”小孩子伸手摸了摸口袋,摇了摇头——他没有钱。老爷爷很善良,把一个黑色气球送给了小男孩,虽然颜色不那么好看,小男孩也很开心,至少他有气球了。拿著气球屁颠屁颠地跑了,结果被石头绊倒了,气球飞了——小孩子哭了:“我的氢气球又没了。”在他哭的时候,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那个卖气球到了老人家跟他说:“气球之所以会飞,跟气球的形状和颜色没关系,是里面的特质才会飞的。”这个小孩说:“我有一个梦想!”是的,他就是是马丁.路德.金。人生来就是有价值的:比如一百块钱,无论把它褶皱、践踏、甚至是吐了一口痰,也没有关系,他仍然是一百块钱按,不会因为他的如何褶皱就变成了50快也不会因为他干干净净就当200快,人也是一样,人生而有价值。三、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引导女儿向父亲说自己的理想是做工程师,爸爸很不耐烦:“做工程师?你是女孩子,而且你数学成绩那么差……”这个时候孩子的梦想已经别无情的打灭了。其实父亲的动机是好的,女孩子的做工程师很辛苦,而且女儿的数学成绩不是很好。其实,他可以这样引导女儿的:“其实女孩子是可以做工程师的,世界正在改变,你想做工程师的?你为什么想做工程师?”女儿可以说做工程师可以服务于人类,或者说想盖一所漂亮的房子。“你的想法真好,你想服务于人类,还有什么可以服务于人类?”女儿说:“其实我也想做护士了。”“那么你可以先学习,然后等你长大了再来选择,做工程师还是做护士。”女儿长大后选择了做医生。又一个小孩子:“爸爸,我想养一匹马。”爸爸说:“马那么贵,又没有地方养,干什么用呢?”——过于理性,尽管爸爸说的全是对的。其实爸爸也可以这样说:“你想养一匹马,你告诉我如果你有了一匹马你会怎么办?”“如果我有一匹马,我就会带著他去洗澡,带它吃草,会爱惜它。”“你那么喜欢动物,马是动物的一种,如果你想养马,你先了解一些知识好吗?你先去图书馆看一看那些动物的书或者先养一只兔子。”要先承认孩子的梦想,然后给他一个正面的引导。四、让孩子知道你很爱他,因为你本来就是那么爱他比如妈妈在做蛋糕,孩子伸手帮妈妈搅和,妈妈当然很生气,于是拉过孩子的小手打了一顿:“你看,把这么好的蛋糕都给糟蹋了。”“妈妈心里其实更爱蛋糕。”孩子会这么想。如果换一种处理方式呢?妈妈先问孩子:“你为什么搅和?是在帮助妈妈吗?”如果是的话那么把孩子的手洗干净,跟著妈妈一起搅拌,并且要谢谢孩子帮助妈妈,强化孩子帮助妈妈这一个优良的行为。如果孩子就是说:我觉得好玩儿。那么妈妈带你到沙堆里面玩儿,或者给你玩具玩儿。食物是吃到肚子里面的,不可以做玩具。或者你的玩具掉在里面了,那么你把它捞出来……总是,强化你对孩子的爱让她感受到,并且尽量给孩子一个好的指引。孩子在地上跑的时候,妈妈说:“别跑了,撞坏了家具怎么办?”孩子会认为,妈妈更加关心家具;如果这样说:“别跑了,被家具撞伤了怎么办?我一会儿把你带到游乐场离去,哪里有大一点的空间让你玩儿。”孩子会认为妈妈更加爱他。关系的疏离产生不信任,妈妈打孩子,会有效果短期的效果。妈妈打孩子是希望产生效果,没有方法,只有唯一的短暂的方法,父母的技巧,不许做这个不想做那个,当说不许的时候就要想镇压孩子的一股力量,越是不许孩子就越被动,当孩子接受了很多不许不许的信息之后,信息就形成了。当跟孩子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的时候,孩子其实不知道该怎么做。如果让孩子有正确的指令,孩子才能知道怎么做,要有清晰的指引。跟孩子沟通的时候,避免说“不许”做什么。当你不允许一件事情的时候,在心理学上面思想和情绪就会矛盾,两者之间就会混乱。把“不许做”变成“可以做”的话,就会增加力量。帮助孩子解决情绪问题,抑或是我们自己解决问题:情绪比理智来得快。
尊重,平和,参与。乐在其中。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