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要给予幼儿一个知识经验内容分时候,一定要心中有明确的计划。要有一个大的高位目标,并且要有一个切合幼儿的具体小目标。这就需要老师充分的研究学科,理解幼儿年龄特点,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使自己给予幼儿的内容是丰富有价值分量的。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多年在一线引导幼儿学习,但是如果想要使自己做的东西更有价值,使幼儿获得的内容更加饱满丰富,就要提高自己对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和认识。 新《纲要》第三部分强调: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以前的教育是由教师选定内容,设置好活动的各个环节,“填鸭式”地灌输给幼儿,不管幼儿是否对教育内容感兴趣。千篇一律的方式方法忽略了幼儿的真正感受,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幼儿想象、创造力的发展。在新《纲要》中明确了应将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教育要利用生活,强调要通过生活进行。比如:“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教育内容、教育活动生活化,是《纲要》的一个基本理念,远离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绝不可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幼儿主动地学习,充分的发挥主体性。 举个例子来说:一次,我们参与幼儿园的教研活动,研讨中班老师在引导幼儿制作陀螺的过程,能否为幼儿的主动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活动后中班老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到:今天的活动没有很好的完成目标,因为,在小组学习中只有两位孩子制作的陀螺成功了,其他小朋友的陀螺因为中心点和固定点的问题,影响了旋转速度,所以都没有成功。结合教师的反思,园长抓住了“如何看待孩子的成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这样两个关键性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老师们开始关注和分析孩子们的作品通过认真地观察分析、操作尝试孩子们的作品,大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作为中班孩子很难有意识的将中心点的确立与转速建立联系教师不应该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他们能把陀螺的平面图立体化就是成功了。当我们又提出“为什么孩子认为自己做的陀螺是假的,做好后谁也不急于玩”的这一问题的时候,教师的关注点由作品又开始转向孩子,有的老师提出“虽然每一位孩子的陀螺制作成功了,但是为什么从孩子们表情和行为上看不到他们快乐?他们感受到快乐和成功了吗?”这位老师的话,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和深入的思考,通过分析,大家认为这主要源于教师在每个孩子做完陀螺后,都要让孩子与买来的陀螺对比一下,看一看谁转的时间长,谁转的速度快,以引导幼儿关注陀螺的平衡点和固定点……由于教师的期望与孩子的自主探究水平和原有经验形成明显落差,所以这种做法直接带给孩子的就是不成功的感受。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因人而异,使得能够把陀螺做出来的孩子、能够使陀螺转起来的孩子以及不仅转起来而且转得好的孩子都有成功感。教研活动围绕“如何看待孩子的成功”这一生动的问题展开讨论,伴随着老师们由不成功—到成功——再到不成功的疑问。引发了教师思想观念上的一个又一个的认知冲突,它帮助老师们由只关注教育目标,到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再到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直至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它不断地引导着教师逐渐走向孩子、走进孩子。 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只有不断的更新儿童观,才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育观点,使之符合新时代对儿童的需要,才能保证我们的教育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一、活动“做中学”,儿童促发展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活动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不论是婴儿期,还是在幼儿期均如此。而操作活动却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所谓操作活动,就是儿童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儿童在做中学,做中成长。通过动手操作,儿童逐渐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的概念。在我设计的科学活动“纸的吸水性”中,请五岁的幼儿说出塑料纸、纸巾及打印纸等各种不同质地纸的吸水性时,幼儿难以凭空想象,这时,如果我们请幼儿分别在不同的纸上滴上一到两滴清水,请幼儿边操作边观察,很快,孩子们得出了结论:塑料纸和打印纸不具有吸水性,而纸巾具有吸水性,这样的答案是通过孩子自己操作得出的,不但容易理解,而且不易遗忘。所以,在针对很多抽象问题的理解时,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怕麻烦,不要省程序,所谓“做中学”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二、活动“游戏化”,快乐伴成长儿童期也叫游戏期,游戏既是儿童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可以通过游戏学习和成长,其能力水平也是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游戏分很多种,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等,面对多种多样的特色游戏,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游戏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将游戏巧妙地贯穿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在日常带班中,我们经常运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幼儿要表现好,如“请坐好!”“不要再动了。”“谁的眼睛还没有看着老师?”……似乎这样的话经常出自我们的嘴边,但有时过多的说服教育会让我们事与愿违。试一试:再想请全班幼儿都坐好时,开展一个“小木人”的游戏;当有个别小朋友在课堂上窃窃私语时,我们不妨通过“小灵通”、“一休哥”的角色引导,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另外,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时,教师经常以游戏的口吻来引导幼儿去做事情,“小猫静悄悄的去喝水”、“小兔子快速回到小椅子上”、“一起学做讲卫生的小花狗”等等。简单的一两句游戏语言,就会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会让其感到自己做的事情是命令、是要求,而是在玩,并且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玩,逐步建立良好的常规,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在这十几年们的教育教学中,我感悟到:成人要多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不仅要保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发展的需要,还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要注重个别差异,对儿童个性的尊重和自由的发展是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我们应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应最大限度的发展儿童的潜力。这些潜能必须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才能挖掘出来,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们对儿童观应有正确的认识,应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