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前,我从农家小院迈进东台师范,一进校门就被“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八个楷体大字吸引住,端庄遒劲,至今镌刻于心。
刚走上讲台时,正是改革大潮涌起时,争做弄潮儿成了那个时代深深烙印;如今,迈进新时期,实现中国梦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我的梦在何处?如何做一个时代的追梦人?回想当初那个小小师范生的懵懂纯真,为“师”为“范”,不忘初心,争做追梦人,该是对教师身份的最好注脚。
不忘信仰之心,对教育事业负责任。
朱自清说:“教育者须对教育有信仰心”。作为教育人,缺失对教育的信仰必然使自己沦为一个自甘平庸的人。古之圣贤,无不为自己的信仰孜孜以求;作为当代人民教师,对教育的信仰是立业之基、信心之源。坚守信仰,方能克服职业倦怠,方能抵御物欲横流,方能固守精神家园,方能恪尽责任之心。
诗言志,歌咏言。温家宝的《仰望星空》一诗,我们可以读到一位大国总理的所思所想。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星空”,于总理而言,是对民族、对国家的信仰之心;于我们教育人而言,便是对教育的信仰之心。不忘信仰之心,需要我们丢下焦躁心,放下繁华景;不忘信仰之心,需要我们摒弃功利心,舍弃终南径。
本是桃李满园、草长莺飞的春天,安徽亳州蒙城初中男生群殴英语老师一事引发舆论,鼓噪“礼崩乐坏”者有之,隐忧“道德滑坡”有之,慨叹“师道不古”者有之……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反思,但不管如何,对教育的信仰之心不可殆尽,不可因“器小”而损了“大节”。毕竟民族振兴、强国之梦,依然靠我们去培养未来的建设者。
不忘敬畏之心,对教师称谓敢担当。
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西汉扬雄有句名言:“师者,人之模范也。”就是讲教师在各方面不仅成为学生、更应是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社会敬畏教师这一职业,不仅是敬畏知识,更有对道德的敬畏。我们作为教师,更应对“教师”这一称谓更有敬畏之心。
胸有敬畏,方可使自己不至于沉沦为“教书匠”,方能用较高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老师应该是榜样”,他讲到一个细节,有一年,北京四中一位家长给老师写了封信,说孩子到了四中后有一件事情特别激动,即在分班测试结束时交卷子,当孩子把卷子递给老师的时候,老师说了声“谢谢”。孩子回家后告诉父母:上学九年从来没有任何一位老师跟他说过“谢谢”。这个细节,诠释了“教师”不仅仅应该传播知识、培养能力,更应该熏陶情感、传输价值观。
谈到教师,我们记忆深处总会涌现出一大串名字:用生命做支撑的谭千秋、舍身救生的最美教师张丽莉、演绎无痕师爱的殷雪梅……他们流芳百世彪炳千秋,是因为他们的道德魅力和人格力量感染着社会每一分子。他们以春蚕志、红烛情,筑起一座座荡气回肠地丰碑。
不忘赤诚之心,对教学艺术永追求。
赤城之心,就是要有一颗对学生真挚坦诚的心,有一颗对教学艺术孜孜以求的心。“安徒生儿童文学奖”获得者曹文轩在回忆中谈到,初中语文老师点评其作文时说:“你的那些作文,字非常地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那最后一本,你已经浮躁到了什么程度。”老师从笔迹,看到学生学习的状态。若干年后,他记忆犹新。
教师赤诚之心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细小的环节:关注每名学生成长,关注到他们的生活点滴,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阅每本作业,让阳光心态、进取精神感染到每名学生,让学生学会生活。对教学的赤诚之心,需要一种热情,需要一种真诚,更需要一种“乐教”的态度。传播正能量,弘扬人性美,抒写中国梦,既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做到了这些,教师便幸福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