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教育 > 正文

如何跟孩子建立亲子关系?

  亲子之间是可以实现互相支持、互相鼓舞的双赢关系的。然而遗憾的是,生活中太多的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双赢,而是互相妨碍、互相讨厌。我们的身边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话语1 “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怎么了,跟大人一句话没有,可见了他那帮小伙伴,话可多呢……” 话语2 “我妈可烦呢,没说两句话就开始教育我,真没劲……” 咨询中,我经常听到父母们这样的抱怨:有的父母说自己的孩子回家之后很少跟他们说话,有事情也从来不和他们商量;有的父母说他很想跟孩子沟通,可是孩子老是躲着他们;有的父母说,孩子越来越不可理喻;有的父母感到孩子“不知好歹”;有的父母说孩子每天像是吃了火药,沾火就着……他们的问题虽然花样百出,但是我知道这都是亲子关系不好的结果,假如他们不去改善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那么他们的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第一个环境,亲子关系是孩子人生最初的人际关系。那么,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发展究竟有什么影响呢? 1。亲子关系本身的形成和发展状况是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最早范例,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以及处理争端的方式,影响到孩子与同伴和师长的交往的风格及其在相互关系中的地位; 2。
  在干涉型父母管教下的孩子,往往依赖性强、缺乏远大目标、喜欢推卸责任;溺爱型的父母容易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 3。家庭生活以及父母的职业会明显地影响孩子的消费观和职业发展; 4。父母的教育观点是否一致,将直接影响到孩子自尊心的发展; 5。
  能够与孩子在性方面进行充分沟通的父母,其孩子对恋爱和性交的态度更加审慎,他们的婚后生活更容易获得稳定和幸福; 6。夫妻关系的模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孩子将来对配偶的期望。 父母通过与孩子的交往,训练并示范了儿童获取规则的能力,从而对孩子人格发展的方方面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亲子关系和早期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与主要动因,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为了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我们有必要充分了解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应该担负什么责任。 父母的责任是什么 归属与保护 那时候,我要依靠笨拙、坚硬的钢制脚撑才能走路,妈妈斥责所有嘲笑我的路人,并告诉我“这是上帝送给我的魔术鞋”。
  我的智商只有75,妈妈想尽办法让我就读正常学校,她总是一遍一遍地告诉我:记住,你和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1995年荣获第6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其中所塑造的母亲形象,是我见到的最伟大的母亲形象之一。一个母亲无论多么平凡,如果她能有效地让孩子感到爱和保护,她也不再平凡了。
   孩子们需要爱。尽管每个人都需要爱,但是孩子更为需要,这就像一棵新生的树苗比一棵长大了的树更需要阳光和水一样。孩子得到爱,才能去爱别人;得到爱,才能去爱生活。正如蒙台索利所说: “没有爱,一切都是枉费。”没有比孩子的心灵因为缺乏爱而变得冷漠更残酷的事情了。
   孩子尚未成熟,他们的体力、社会性和智力还不足够进行独立的生活,他们需要通过父母的帮助完成他们不可能完成的事;他们的心灵还过于脆弱,缺乏必要的勇气、承受能力和恢复能力,需要父母的鼓励、安慰和保护……亲子关系并非一种绝对平等的关系,因为孩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父母,而不是父母依赖孩子。
   没有父母的指导,孩子也会独立探索。但是,这样的探索是有风险的,就好像把一个婴儿一个人留在院子里一样让人担心。父母固然不可能永远地指导孩子,固然会鼓励孩子自主、自立,但是也要尽量降低孩子独立探索的风险。打个比方说,生活是大海的话,那么孩子必须要学会游泳,自己的风格也只能靠摸索来形成;但是,我们要防止孩子在毫无经验的时候坠入深水。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所需要的归属和保护,这是他们的责任。每一点的缺失都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设置障碍,甚至出现教育悲剧。很多人都是因为童年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安全感,从而一生缺乏安全感。这不仅影响到他的交际、婚恋,还会影响到他的心理健康。
   权威性的指导 父母不应该武断专制,而应该保持一定的自我怀疑,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孩子也有不少时候比我们聪明以及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孩子。但是,父母的权威性也是必要的。这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过犹不及,预防矫枉过正。 孩子们缺乏经验,不仅缺乏处理事物的经验,也缺乏思考的经验和情绪调节的经验。
  他们容易绝对化地看待问题,容易被表面的现象迷惑,容易对一些很快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并且不太懂得如何对待冲动。这个时候,他们需要我们的指导、示范甚至是控制。孩子比我们有更多的热情,而且对各种事情和感情都很敏感,这是好事,我们应该保护和学习。但是,孩子的感情和理智发展太不平衡了,他们的感情绰绰有余,理智却远远不足,增加他们的经验、帮助他们学会思考以及防止感情用事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责任。
  然而,如何能指导孩子,又不被孩子感觉到干涉而拒绝和排斥,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以及一些教育的策略,虽然有时候,我们一下子想不出好办法,但是这很值得我们仔细思量。 民主与开放 最好的亲子关系就是一种亚平等型关系:父母在孩子面前有一定的权威,同时孩子也有比较充分的民主。
   对此,我们可以尝试做以下的描述: 孩子的爱好和愿望得到尊重,孩子与父母不同的观念的差异得到尊重(不涉及是非的差异); 对绝大部分的家庭事务孩子都被允许参与并且孩子的意见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有关孩子的决定,孩子拥有很大程度上的决定权; 孩子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对父母的某些做法提出反面意见,亲子之间习惯以磋商来解决问题; 父母既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对孩子进行指导,也随时从孩子身上学习新鲜的东西; 亲子之间既有父母同子女的亲情,又有伙伴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父母和孩子两代人出现冲突是很自然的,但是如何解决冲突则每个家庭各不相同。在此我给大家介绍一种微笑协商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第1步 分析确定冲突是什么; 第2步 分析判断冲突的实质是什么; 第3步 找出解决这一冲突的各种办法; 第4步 分析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第5步 找出冲突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第6步 实践并检验、调整双方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总之,失败的父母总是让孩子感到无尽的委屈和压抑,而父母又被孩子弄得头痛,两代人互为障碍。这是不应该出现的状况。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让两代人都感到幸福和充实。不管现在的亲子关系如何,每个看到这篇文章的父母都应该向“亚平等型”关系努力。这种民主和开放,可以使孩子可以获得充分的自由和尊重,亲子之间因为互相的支持、学习而达到双赢。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1 爱,如何爱 也许有的父母奇怪,难道父母还有不爱孩子的吗?父母绝大多数是爱孩子的,这是人类的天性,但是我们需要注意:一方面,父母爱孩子是一回事,而孩子能否感受父母的爱是另一回事;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的爱和积极的关注是否一贯或者是否受一定条件限制。
   A 孩子能感到您的爱吗 我们中国人的感情比较含蓄,不习惯于轻易表达,尤其是父亲,以致于尽管父母们爱孩子爱得很深切,但是孩子却感受不到。 比如有的父母认为自己跟孩子讲话不用客气,而实际上态度很凶,以致于孩子渴望成为“客人”以便家长对他和蔼一些; 比如有的父母对孩子比较严厉,孩子经常处于被惩罚和训斥的威胁之下,对父母有很重的畏惧心理; 比如有的父母向孩子提出要求,却不说明理由,以致于孩子感到自己处处被支配,不仅体会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还会埋怨父母侵犯自己的独立; 有的父母或者由于工作忙或者因为忙于自己的娱乐而很少与孩子呆在一起,以致于让孩子产生被父母疏远或者被父母遗忘或者在父母心中自己无足轻重等错觉。
   B 孩子感受到的是什么样的爱 另外一个重要的情况是父母不能对孩子表现出持续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注。 比如说,父母过于情绪化,心情好的时候,就对孩子百依百顺;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对孩子横加指责,给孩子一种父母的感情很不可靠的感觉; 比如说,父母脸上的“天气”随着孩子的学习成绩急剧变化:成绩好态度就好,孩子什么要求都答应;成绩不好就冷若冰霜,孩子想干什么都不成,让孩子感到父母不是喜欢自己,而是喜欢自己的成绩。
  其实,考砸的时候,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关怀和接纳。我曾听说有一位母亲带着他刚刚出狱的儿子上街,逢人便讲,他曾经是个罪犯,但他永远是我的好儿子。以此来恢复孩子的自信心。这样的母亲才是真正的母亲。把自己的态度与孩子的成败挂钩,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却非常容易伤害两代人之间的感情。
   爱孩子,并且让孩子感到爱。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我们会更高兴;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感到家庭是个避风港和加油站;做孩子某项活动的玩伴;能够和孩子在一起愉快地闲聊,仅仅是闲聊……这样才是更为和谐的爱。 2 关注并支持 通常情况下,父母一般比较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身体发育和道德品质。
  这些方面比较明显,也很重要,但是若父母只关注这些,父母的视野就过于狭窄。那么,父母还应该关注孩子哪些方面呢? A 个性与情商 父母不仅应该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给予关注,还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情绪给予关注,比如孩子的意志是否坚强,孩子把握情绪的能力怎样,孩子是否善于与别人相处等,这些同样是影响孩子人生质量的很重要的方面。
   B 兴趣和爱好 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同样值得我们重视。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的爱好是无用的,这是不应该的。其实孩子的爱好有时候比孩子的学业更重要,因为孩子的学业是为他的发展打基础的,而孩子的兴趣却往往决定孩子的发展方向,现在再也不是计划经济的分配时代,每个人都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的道路。
  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反映了孩子的天赋和特长,未来的社会更需要扬长避短,无视孩子的天赋,只关注基础教育过程中的分数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做法。关注孩子的兴趣走向,为孩子的爱好提供支持,也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事情。 C 心理的成长 同时我们应该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人的心理的发展道路要比身体上的成熟更为曲折。
  成长的“隐痛”成为文学家热衷的题材,从侧面反映了人的心路历程是多么复杂、微妙并且充满了陷阱和危机。孩子在同龄人中是否“吃得开”,是否能够获得异性的青睐,是否被自卑心理压抑,男孩子是否因为性的压抑而消磨意志,女孩子是否因为爱的迷离而魂不守舍……通常这些问题孩子会掩藏起来,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和信心才能发现端倪并打开孩子的心扉。
  父母假如能为了孩子稍微读一点心理学的书籍,去关注一下孩子心理的成长,必然会迎来孩子深深的感激,尽管这只是父母的应尽之责。 3 学会沟通与理解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孩子是什么话都和父母说的,那时候孩子充满童趣,父母也很愿意听孩子的无忌童言。
  有的家庭两代人之间的这种沟通习惯可以保持终生。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大部分家庭的孩子发现父母对他说的话并不是很感兴趣,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响应或者反馈。试想,谁会对一个心不在焉的听众倾诉呢?于是孩子丧失了与父母沟通的兴趣,有话要么只与自己的同龄人或朋友说,要么憋在心里。
  沟通的习惯中断了。然而,有一天父母发现孩子在心理上离自己越来越远,或者感觉自己有必要了解孩子,便试图与孩子交谈时,但是往往因为沟通习惯中断的时间太长了,孩子没有了跟家长交流的渴望,从而常常找借口躲避;即便是肯坐下来与父母谈,往往也很难有比较充分的沟通。
  父母不能及时了解和指导孩子,就增加了孩子在急于被人了解和认可的状态中早恋及被坏人教唆的危险。 学会沟通和理解是成功父母的必修之课。孩子是不断成长的,他们的变化比我们成年人要大得多、快得多,我们要适应这样的变化。孩子不可能永远像3岁的时候跟屁虫般的对我们唯命是从,孩子越大就越有自己的秘密,就越需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对被尊重的要求就越高。
  这种变化是生命的自然现象,我们必须接受。接受老师代替我们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接受孩子的同龄人代替我们成为他们更亲密的伙伴。我们在孩子的生活中慢慢地“退后”,但是不要“退出”。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是他的好“参谋”,当孩子沮丧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成为他们的避风港。
   很多时候,误会仅仅是因为我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种现象无论是在成人世界中还是亲子之间都是十分常见的。与孩子相处,更需要换位思考,去移情地理解,多具备一些同理心,孩子与成人的心理差别、成长时代的差异、社会化的程度不同、个人经历的不同,等等这些都为亲子沟通和互相理解造成了障碍。
  我们只有尊重这样的差异,才能够跨越这样的障碍。 我当一天妈妈 对女儿看电视,我实行硬性的时间管理。规定:上学期间不许看电视,放假期间每天可以看一小时,时间、内容由她自己定。如果她能证明自己从电视学到一样新知识或者受到一个启发,可以再奖励一小时的看电视时间。
  有一次,她正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我提醒她时间到了,她故意拖着不走,我起身把电视关掉。她眼睛瞪着我,小嘴快噘到鼻梁上了。 我也同样瞪了她一眼:“睡觉去。” 她用鼻子哼了一声,不服气地说:“凭什么你说了算!” “因为我是你妈妈!” “这不公平!” “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
  比如说父母,拥有对子女的管理权力而不是相反。” 女儿看着我,有些气愤又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说:“真希望我快点长大,长大了我也做妈妈,可以管孩子!” 我灵机一动,说:“你想做妈妈?好啊。正好我当妈妈当累了,我们换换吧。明天我让你当一天妈妈,我当女儿。
  ” 女儿一听,高兴地蹦起来:“真的?太好了,明天我说了算!” 第二天早晨,我醒来没有像往常那样准备早餐,而是躺在床上看书。快8点了,女儿还在睡懒觉,我用手捅一捅她,她翻了个身,懒洋洋地问:“几点了?” “快8点了!起来吧。
  ” 女儿赖在床上又躺了一会儿,才伸了个懒腰起来。看到餐桌上什么也没有,她大声问:“妈妈,你怎么没做饭?” 我看了她一眼:“今天不是你当妈妈吗?”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对不起,我忘了。你想吃什么?” “什么都行啊,简单点,大米粥吧。
  ” 她摸了一下头发,说:“可……可我不会做呀!这样吧,我下楼去买油条和豆浆吧。” 女儿洗漱完,拿了5元钱,匆匆下楼买东西去了。不一会儿,两手空空地回来。 “怎么,没买着?” “我去晚了,都卖完了。” “那我们吃什么?” 她脸红了:“看来,只好吃方便面了。
  ” 在我的指导下,女儿笨拙地烧开水,煮了两袋方便面。吃饭时,我看了一下表,都9点多了。吃过饭,女儿提出要去逛公园,我摇了一下头,说:“不行啊,我原来计划今天要交电话费,还要找人修卫生间水箱,这些都交给你办吧。” 女儿看着我,面露难色。
  我笑了:“好吧,看在你第一天当妈妈的份上,我协助你来办。” 我们一起去邮局储蓄电话费,她填错了两张单子。回来后,我给了她两个电话号码,她打电话找来修理工,修好水箱。然后,我们俩把房间收拾一遍,做完这一切,她累得一头倒在沙发上。我看看表,已经1点多了。
  我提醒她午饭的时间已经过了。 女儿看着我,求饶说:“妈妈,还是你做吧,我不想吃方便面了!” 吃过饭,女儿拿出棋,摆好。我们一边下,一边闲聊。我问她:“当妈妈的感觉怎么样?明天你还当不当了?” 她连忙摆手:“不当了,不当了,太累了,还是你当吧。
  ” 角色互换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孩子做一天父母,自己做一天孩子,让孩子体会做父母的劳累和苦心。用这个方法,我曾经成功地改变了许多孩子对他们父母的看法,很多孩子事后说:“父母”真不是人当的,还是做孩子吧。 当然,角色互换的方法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而且孩子的年龄太大也会有点不好用。
  深层次的沟通需要移情地理解,真正设身处地体会假如自己是孩子的话,会是什么感受,会做什么选择。一岁年纪一岁心,每一代人都有他的精神气候和价值取向,即便是我们不喜欢孩子的价值观,但是我们却不可以不去理解和接纳(当然,原则问题除外)。凡是能够抱这种态度的父母,他们的亲子关系没有不好的,凡是亲子关系冲突的家庭,父母都不能抱这种态度。
   4 父母双方统一教育观念 爸爸禁止的事情妈妈那里可以放行,妈妈提倡的事情爸爸却不赞同;父亲严厉地惩罚,母亲心疼地弥补……家长之间教育观念的不一致是很普遍的现象,其实是制约教育效果的重大障碍。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遭遇到父母之间不一致的观念,就好像帆船遇到不同方向的风,简要而言,父母教育观念的不一致会有三种坏处: 其一 不利于孩子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
   比如,孩子写了一个童话故事,妈妈说太好了,而爸爸却说,写的什么呀,每天净做些没用的事!这种情况下,孩子不知道应该听从妈妈,认为自己是出色的,还是信服爸爸,相信自己是平庸的而且所做的事情无足轻重。即便是孩子相信一方,那么另一方的反对意见也会让孩子产生潜在的自我怀疑。
   其二容易让孩子产生投机心理。 假如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比如只有妈妈在的时候,可以先看电视才能做作业,而只有爸爸在的时候,必须先做完作业再去看电视,这种情况会让孩子产生投机心理。“先做完重要的事情才能娱乐”这样的规则是很难建立起来的,孩子更容易把爸爸在家看做运气不好,因为要是妈妈在家,先看电视就不成问题。
   其三 损害父母彼此间的权威。 父母为了孩子发生争执,那么,孩子会首先感到,你们自己都这样争争吵吵的,谁也说服不了谁,还来教育我。另外,妈妈提出某个要求,爸爸不支持甚至贬低,就会降低妈妈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反之亦然。假如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有差异,比如爸爸因为孩子逃学去网吧而把孩子狠狠地教训一顿,态度很凶,孩子十分害怕,还流下了眼泪,这个时候妈妈却走过来安慰孩子驳斥丈夫,或者把孩子拉到一边去保护孩子。
  这样的做法就大大减小了孩子通过父亲的教训而改变的可能性,因为妈妈的态度让孩子感觉爸爸是过火的,是不公平的,下次再犯错误的时候很可能抱有这样的幻想:“反正有妈妈呢。” 虽然夫妻之间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差异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而且统一教育意见也并不容易,但是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能允许自己的意见与爱人的意见长期存在差异。
  统一教育观念是改善亲子关系、保证教育效果的大事。 在向孩子提出教育要求之前,父母之间应该首先统一口径。价值观上的分歧,也应该尽量在向孩子表达自己态度之前协商一下,即便不能统一,也要尽量避免产生明显的对立,至少让孩子感到父母各有各的道理;教养方式上的差异,更需要配合,而不是抵消,虽然一般妈妈的态度比爸爸和蔼一些,但是千万不能和爸爸的态度相反。
   附录:孩子的两种心理需要 人类在自己的心理发展中,有两种渴望是始终存在而且是不可压抑的:其一是渴望被包容,即成为组成部分,接近、结合、被接纳、被允许、被陪伴、被关心、被重视等;另一种渴望是独立和自主。体验个体的独立性,自我选择个人方向,反抗外界的干涉,实现个体完整等。
  两种渴望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无论他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只是对于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讲,这两种渴望的倾向更为明显、强烈和不可遏制。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关爱和亲近,个别孩子的生活因为缺乏这些而变得十分悲惨。而更多的孩子因为父母对这些的忽略而变得十分孤单、低调和不安。
  孩子需要被接纳和被宽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而这些特点虽然不是缺点但并非父母都喜欢,父母应该努力去接纳和欣赏它。孩子出现错误和过失是在所难免的,假如我们能够想到自己在工作中也常常错误百出、丢三落四,那么我们就会明白我们对孩子确实有点苛刻了。
  我们应该更宽容一些,我们要给孩子改正的机会和时间,我们还应该知道孩子在改正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复,而在孩子成功地改变和完善自己之前,我们要像对待他们羸弱的身体一样对待他们心理和性格上的弱点。 同时,孩子也渴望着独立和自主。谁都不想做一个傀儡,哪怕操纵者是自己的父母。
  每个人也都不想做生活的旁观者,而只有独立和自主才能使自己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去开创和享受自己的生活。很多父母为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压制孩子的兴趣、生活空间等,结果造成了孩子对父母产生抵触和疏离。我们并不是忽视孩子的学业,我们要说的是,发展孩子的学业不应该也没有必要以牺牲孩子生活自主为代价。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两种渴望同时存在,但并不是均衡的。有时候是独立自主的渴望强一些,有时候渴望包容的愿望强一些,有时候两种渴望交织在一起发生冲突和矛盾。这时候的孩子是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听父母的还是该听自己的,十分矛盾和痛苦,这时候更需要父母的帮助、宽容和指引。
  但令人遗憾的是,渴望被家庭包容时却被父母所忽视,而渴望独立时又被父母压抑,这是造成亲子关系不良的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原因。

  一、亲子关系定义: 孩子与父母亲的关系是狭义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乃一个人一生中最早经验到的关系,也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假如这层关系发展良好,它将成为孩子一生中一连串和他人良好关系的基础。 二、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基本态度、行为模式、人格结构,在婴儿期的亲子互动过程中早已奠定基础,再经其后的儿童期、青年期等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逐渐形成个人的独特人格。
  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子女的生理健康、态度行为、价值观念及未来成就。 三、亲子关系的影响力: 1、对语言发展之影响(语言的发展更多收益于母亲) 2、对人格形成之影响(家庭失和协造成幼儿口吃、紧张、易怒,长大后有神经官能症和少年犯罪) 3、对社会人际关系之影响(良好亲子关系中感受到被爱、被需要、被欣赏、被接受,奠定了孩子与他人之间良好的适应基础,家庭冷淡、无爱的孩子长大后不易相信别人,不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四、亲子关系发展分期: 1、 生理共生期(自怀胎到婴儿出生三个月)只满足基本需求,对人无差别反应。运用信号行为维持与照顾者的亲近关系 2、 萌芽时期(自3个月~6个月)有选择的社会反应行为。对人物进行定位和表现信号行为。
  对母亲或代理母亲职责的人表现出自发性的喜悦情绪和与众不同的依附。 3、 稳定时期(6个月~8个月)开始对一个或几个人的固定信号作出反应,对始终照顾自己抚育照料的父母亲明显的表现与众不同的依附行为。A反应集中熟悉的特定对象。B寻求与依俯对象的身体亲近。
   4、 进展时期 a、 婴儿后期的亲子关系(8个月~1岁):懂得否定,例:推开奶瓶表示不要,此时期表现为主动、积极、亲密的亲子关系 b、幼儿期的亲子关系(1岁~6岁):3岁是关键期,表现出分离焦虑,依附母亲。 c、儿童期的亲子关系(6岁~12岁):不再以父母给予为主,接受社会环境。
   d、青年期的亲子关系(12岁~20岁):重新省悟亲子关系之依附结构,改变依附表征,是能扩展爱他人能力的最佳阶段。 五、维持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 1、教养态度:权威专制型、自由放任型、民主权威型 2、学会沟通方法 3、掌握奖惩策略 六、亲子沟通的方法: 1、 类型:权威式亲子沟通溺爱式亲子沟通和谐式亲子沟通:说服、资讯提供、谈心(宣泄作用)、谈天(常用) 2、亲子沟通需以爱为基础 3、如何营造亲子关系 (1)提供舒适的外在条件良好沟的环境 (2)提供能促进、培养和保持子女情绪平衡所需通的建议: (3)帮助孩子发展正确的自我观念和健全的自尊 (4)示范并教导孩子做决定、选择、评判和解决问题的方 (5)以言教和身教引导儿童的道德发展 (6)当孩子学着克服生活中的情绪难关时,给与绝对的支持 (7)协助孩子的群体适应、人际关系 (8)帮助孩子表达他内在的创造力,让他的潜能尽量发挥 4、鼓励幼儿的原则: (1)多赞美鼓励,不要吝惜奖励孩子 (2)奖励的内容和其受奖励的行为相符 (3)奖励要在好行为发生后立即施行,才有效果 (4)奖励不要主太滥,要通过竞争才有意义 (5)多用精神或社会的的奖励,少用物质奖励 (6)口头赞美的语句要具体 (7)奖励要由外控逐渐引为内控,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
   (8)不要错用奖励,要针对好的行为 5、惩罚的原则: (1)惩罚并不等于体罚(动手、凶狠表情另幼儿生畏,也容易让幼儿模仿,成为暴力型的孩子) (2)要在不良行为发生后立即实施 (3)惩罚的方式要公平,前后力求一致(同样的行为应有相同的后果) (4)对幼儿的惩罚可以用取消某些他们视为重要东西的方式 (5)不要拿生命有关的事项来惩罚 (6)惩罚孩子要让孩子明白你喜欢他,只是不喜欢他的不良行为,把人和事分开 (7)惩罚应配合口头说明,让孩子明白自己被罚的原因 (8)惩罚孩子要注意就事论事,不要羞辱、贬损孩子,不要做超出其年龄的要求 七、 正确经营亲子关系: 1、用心去探讨孩子的问题所在,考虑孩子的身心发展状态 2、父母或祖父母的教养态度要力求一致,不要让孩子无所适从 3、给孩子清楚的爱,明白的指示,不要吝惜给予奖励 4、教孩子包容,体谅之前,自己先要表现包容与体谅 5、和孩子一起成长,给孩子弹性空间,有弹性才能使亲子关系持久 6、教导孩子要"协助",而不是"代替"或"抢功" 7、不要把孩子当作父母的"所有?quot;,随意指挥 8、提供孩子快乐成长的环境不在物质而在精神 9、与孩子共定规则,让孩子有规则可遵循 10、做子女的良好模范是教育子女的重要条件。
  

对待2岁多的宝宝,当然更多的是和宝宝做游戏,这个阶段的宝宝模仿能力最强,好奇心最强,当然依赖性也最强,对宝宝不能粗暴,要让宝宝体会到你是她最依赖的人.

   与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有两大关键,那就是爱和时间。 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爱得正确,爱得明白,爱得不正确是宠爱;爱得不明白则是“溺爱”。 为了表达对孩子明明白白的爱,最简单的方法是父母应学会用清楚、直接的言行向孩子表示关爱。
  如直截了当地对孩子说:“我们爱你…‘爸爸和妈妈都爱你!”此外,当孩子成功时,你点头赞许;当孩子困惑时,你主动帮助;当孩子亲近你时,你摸摸他的头;当孩子诉说时,你注视着他的眼睛,认真地倾听。所有这些都是在向孩子表示:爸爸、妈妈很爱你,你在爸爸、妈妈心目中很重要。
  孩子能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 此外,父母要愿意为孩子花时间。一般来说,当孩子不能自主活动时,父母要愿意花时间照顾他们,一旦孩子能自由活动时,父母与孩子共同活动的时间会明显地减少。等到孩子上幼儿园后,父母更容易忽视时间上的支出,只要孩子不吵闹,便让他自己玩是常有的事。
  亲子之间的互动减少,对孩子是很不利的。不少年轻的父母借口忙,没时间陪孩子,或是即使带孩子去公园,也不花时间指导孩子观察花木、风景,只是做个形式,这都是不利于亲子关系深化的。正确的做法是,父母要尽可能多抽时间与孩子共同活动,在共同活动中加深了解,加深感情。
   一个在家庭中体会到深切的爱的孩子,就能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变得坦然、自信、情绪稳定、富有探究精神,并能从小养成有话就列父母说,有事与父母商量的习惯。

怎样能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如何跟孩子建立亲子关系?

观安全教育日专题节目有感

相关文章:

7个幼儿园亲子游戏

好玩的幼儿园亲子游戏有哪些

幼儿园亲子互动小游戏有哪些

适合幼儿园亲子游戏有哪些

关于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活动有哪些?

幼儿亲子互动游戏?

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和意义?

亲子活动的好处和意义作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