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
如何评价弗洛伊德儿童心理发展观 对教育有何启示
首先,要了解,弗洛伊德的理论核心: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观,是建立在对成年人的研究基础上的,并没有直接观察儿童,而是要求病人回答幼年经历(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从而做出理论推测,而这些回忆有时是片段的,甚至是歪曲的。因此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观理论的科学性不足。
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氛围5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
该理论对教育的启示,应该从其中心理论“本我、自我、超我”上论述
超我即道德化了的自我,是从儿童早期体验的奖赏和惩罚的内化模式中产生的,即根据父母的价值观,儿童的某些行为因受到奖赏而促进,而另一些行为却因惩罚而受到阻止;
超我包括两个方面即良心和自我理想。其中的良心,是指儿童受惩罚而内化了的经验,它负责对违反道德的行为做惩罚(内疚);自我理想是儿童获得奖赏而内化了的经验,它规定着道德的标准。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完美;
综上所述,教育的关键应该在于“超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