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正文

如何教育子女自主学习?

如果孩子乐于接受学习,当然也就能自主学习。
怎样让孩子乐于接受学习?现在是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的时代,跟孩子谈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孩子是不能理解的。也没什么好的方法让他们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真实感受。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只有心中喜欢,没有心中不愿。一方面是物质生活丰富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大人溺爱的原因。
做任何事的过程中都有快乐与痛苦。人们一开始接触到某事,大多是因为有一个快乐的开始,一旦真正深入就会品尝到其中的痛苦;好多人都是因为害怕好多事情中的痛苦,逐渐放弃了好多事。因为人总要有事干(包括吸毒等极端的事情),所以好多人无可奈何地从事着谈不上讨厌,更谈不上喜欢的事情。
孩子也是一样,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事,他们也会放弃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比如学和玩,一开始孩子对学和玩都感到有兴趣,因为这两者一开始都是给孩子以快乐的。随着逐步的深入,家长与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学就变得越来越难,孩子品尝其中的痛苦就越来越多,他们越来越难以战胜学习中的痛苦,就会放弃学习。而玩呢?随着逐步的深入,孩子可能会逐渐减弱对玩的兴趣,放弃一些他们玩不好而不愿意玩的游戏。不过孩子放弃一些游戏,家长与老师是不会在意的,相较而言但体会玩的过程中的痛苦远不如学习中的痛苦,当然更多地是选择玩了。
只有让孩子战胜痛苦并且品尝到其中的快乐,孩子才不会放弃。这就需要帮助孩子选择。玩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就像跳绳、踢毽子、网游等,某个孩子可能喜欢玩,但如果强调他一定要玩到什么水平,或一定要超过周围的哪些人,他就会感到困难。学更会有过去没有体会到的快乐。如最近又学到了一些新知识;这次考试比上次多考了几分或名次前进了几名;某题全班只有少数人做出来,而他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可能要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体会。孩子在玩游戏中也会遇到困难,如果在玩一些有难度的游戏,特别是智力游戏,孩子有放弃苗头的时候,跟孩子讲一些学习的重要性,告诉孩子:玩和学一样,都会碰到困难,只有在战胜困难后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只有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了,才能在战胜越来越多困难的同时,体会越来越多的快乐。让孩子明白学与玩之间的关系:学是为了以后更好地玩,玩的过程中要想到学!这样可能让孩子更乐于接受学习。
给孩子一片属于孩子自己的天空。学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课外知识也很重要。只要家长时刻关注,孩子所接受的新知识不是你们所认为的“歪门邪道”的东西就可以了。
密切关注“初二现象”。“初二现象”是指一个人由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中,所特有的现象。这种现象大部分在初中二年级出现,所以叫做“初二现象”。“初二现象”所指并非仅限于初二学生。这个阶段,孩子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发展变化,主观独立意识极强,同时客观认识世界不足。具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容易激动、叛逆性强等特征,又具有主动性、可塑性、求知欲及吸收知识的能力强等特点。
分析这类现象所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不被承认的困惑”及“早恋”。
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自认为已经长大了、成熟了、有自己的思想了,急于表现自己,在外界环境的干扰下,很容易受其影响。他们常常做一些自认为是“有意义”的事,提出一些自认为是“很有见识”的观点,希望得到周围的人认同,特别是大人的“认同”。但现实毕竟不是他们所想象的样子,因为他们对客观认识世界不足,在大人眼中,他们怎么说都是孩子,所以他们常常得不到大人的承认,处处碰壁。加上缺乏沟通或沟通方式不正确,他们越来越纠结于“不被承认的困惑”之中,情绪容易激动、叛逆等特征,也都统统展现!
他们越是表现以上特征,越得不到大人的认同,心理就有可能产生偏差。生理上的逐步成熟,使他们对异性的朦胧、好奇心理越来越重,而同龄人相似的遭遇,让他们“同病相怜”,相互安慰,“早恋”发生了。
针对这类现象,父母采取的方法:“打、骂”者有之、“表扬”者有之、“放任”者亦有之。
纵观几十年切身感受: “少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多鼓励”是解决孩子“不被承认的困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早期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性教育,使孩子初步了解异性的异同,对异性不产生朦胧、好奇的心理,比较理性地处理两性之间交往,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做能够尽量减少甚至杜绝早恋现象的发生。
如果密切关注并正确对待“初二现象”,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则孩子主动性、可塑性、求知欲及吸收知识的能力强等特点,将会得到充分体现,孩子也将会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音乐兴趣

如何教育子女自主学习?

如何在区域活动中指导幼儿自主学习

相关文章:

幼儿早教是什么意思

关于一个父亲教育儿子的古文?

谁知道今年天津市小学校招生的政策啊?

孩子三岁以前的教育重要吗??

为什么孩子不能缺少父爱?

为什么要研究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

怎样教育学龄前的孩子

如何缓解紧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