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兴趣培养 > 正文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方面的教育

道德品质,即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它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表现。一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便是他的道德品质。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对一生有重大的影响。现在不少家长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注重智力开发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品德教育。“等孩子长大懂事了,再教育也不晚。"这是一种颇有代表性的看法,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它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品德教育也要从幼小时抓起,才能有好的效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向母亲和父亲讲,从儿童懂事的初期起,就应该让公民的品质在儿童心灵中形成、树立和巩固起来。公民意识和公民情感发源于儿童时代,播在儿童心灵中的一粒小小的种子,会长出茁壮的幼芽,长出深根。"由此可见,对儿童早期的品德教育是何等重要。作为家长首先要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儿童感受到父母的情意和家庭的温暖,在具体方法上要根据孩子“知、情、行”的发展以及外界的要求来决定。所谓¨知”是指对儿童进行说理教育,使他们初步知道具体的行为准则。最好从形象事例教育着手,因儿童的形象思维较先发展,具有很好的模仿能力。英雄模范和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好人好事,往往会获得孩子的敬仰,并引起他们模仿的自觉性。也可通过看电视、连环画等形象化的艺术手段,来形成对人的道德认识,陶冶情操,培养性格,启发行动,使他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逐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情’’是指对待是非的感情态度,父母对好的言行、习惯表示满意、欣慰,并愿意学习和模仿,对坏的言行和不良习惯表示不满和厌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感就是榜样,可使儿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行”是指儿童良好品德和意志行为的培养,给儿童创造实践的条件。譬如,愿意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爱吃的东西也乐意和大家分享等,并创造条件让孩子去这样做。
  总之,对年幼的孩子要少说空洞乏味的大道理,侧重于行为习惯的培养。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就可适当增加一些道理上的讲解,使他们逐步养成尊敬父母和师长、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忠诚老实、正直善良、勤劳俭朴、热爱祖国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家庭教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方面的教育

小学德育课题内容有哪些

相关文章:

国家拨给远程教育的资金是多少?

如何注册河南省中小学继续教育

小学生学习国学的重要性?

如何通过英语课堂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幼儿园健康课评语?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范文

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幼儿教育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实践具有(  )的作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