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兴趣培养 > 正文

内向的孩子如何引导社交能力?

第一、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孩子看到了陌生人不想打招呼,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父母要找到合适的时间和环境坐下来和孩子慢慢儿聊,倾听宝宝内心的想法。知道他们心里怎么想了,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比如说孩子看到邻居主动打招呼了,但是邻居忙着打电话却没有回应,这就让孩子心里感觉到非常失落,会渐渐失去与人打招呼的热情了。

父母可以和孩子解释一下,邻居的叔叔阿姨可能忙着接电话,没有听到你说话,下次可以大声点。

第二、父母应该给予耐心的引导。

家长不要急于求成,应该给娃耐心的引导,告诉孩子其实社交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悦的事情,鼓起勇气走入人群中和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耍,非常快乐。

如果还是不会说,可以像我一样,给孩子看《儿童社交能力养成课》,这本书中有28个诙谐幽默的社交小故事,可以让孩子学会:

1)讲文明懂礼貌;

2)交朋友的方法;

3)和小朋友说话的方式;

4)社交的小技巧;

5)解决社交问题的措施。

内容不仅有文字,还有可爱的图画,以及每个章节后的问题和测验,让孩子边看边练习,无形中提高社交能力。

学龄前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让孩子提前了解各种社交场景,提供更多解决社交问题的方法。以后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也能从容不迫的自己解决,社交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提升了。

第三、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去参加社交,可以和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给娃报一个兴趣班,孩子喜欢唱歌可以给他们报一个音乐班,孩子喜欢跳舞,就给他们报一个舞蹈班,和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就有了共同的语言。

孩子有了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并且发展成为特长。在和小伙伴交流的过程中,慢慢的建立起自信心,能够提升自我价值感。这样孩子慢慢的就会感受和人交往的快乐,面对陌生的人时也不再胆怯。

第四、适度放手,多鼓励孩子。

孩子性格内向也是因为他们缺少了和外界交流的机会,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日常生活中可以布置简单的小任务,比如说让孩子独自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

这样可以让孩子学着独自面对人群,改善他们内向的性格,家长要适度的放手,多制造机会让孩子单独去和外界的人接触,交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