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郑爽代孕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当然代孕本身就是一种不合法的行为,她的做法必然遭到抵制。有人把郑爽比喻为“恋爱脑”,就是特别情绪化,一谈恋爱就会完全投入,而缺乏理性的判断,常常导致恋情以双方撕破脸皮而收场。
从《一起来看流星雨》出道以来,她就凭借着青春靓丽的外形一炮而红,演艺事业顺风顺水,但如今做出这些事情,我想更多地从她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中来深入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她如今的状况。
郑爽于1991年出生在沈阳的一个普通家庭,母亲是普通职员,父亲做生意。按照目前的期望,郑爽从小就要开始学习钢琴、舞蹈等各种才艺。郑爽的母亲曾在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道:““培养郑爽当演员,就是实现我的梦想。”
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做罗森塔尔效应,指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甚至达到一种神话级别。
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和助手来到一个乡村小学,从班里随机选了一些孩子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试”,之后他讲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发给了对方,并叮嘱校方保密。但其实这份名单是随机的,罗森塔尔根本没有看测试成绩。
8个月的,对这个班里的孩子测试发现,在名单上的孩子,不仅成绩显著提高,而且性格更加外向、求知欲更强,也更有自信心。
有趣的是,这些学生并没有得到确切的语言消息,但是老师通过情绪、态度等方式影响了学生。
郑爽的母亲一直对她要求很严格,但这种严格一方面会给孩子动力,但另一方面也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认为自己表现不好就会辜负父母的期望。当这种权威的期待过于巨大时,就会成为孩子身上的重担而无法好好表现。
郑爽从小接受的是军事化的管理,考试91分还会被骂、被打手心。当孩子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父母的期待时,她的内心就会极端地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种严苛的环境与郑爽后来的自卑和敏感是分不开的。
郑爽在10几岁的时候被送到成都上学,那个时候离家遥远,她为了给家里省钱也很少回家。她还因为太瘦,遭到了同学的排挤,这些也加深了她的孤独感。
可能正是因为母亲严苛的教育和成长环境,郑爽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比如为了迎合别人而可以增肥,后来和张翰谈恋爱的时候,总觉得自己长得丑而去整容。
这些委屈和痛苦郑爽经常无处发泄,总是一个人憋着哭,因为她的妈妈认为小孩子大声哭很烦,会干扰到其他人,所以不允许她大声哭,以至于郑爽很羡慕能大声哭的人。
年少时的经历很容易影响到一个孩子的一生,所以郑爽成名后依旧是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
后来她和男友张恒一起参加综艺《女儿们的恋爱2》,节目两人中因为意见不和,张恒对郑爽甩脸、冷暴力。在面对郑爽的委曲求全时,依然无动于衷。最终张恒因为冷暴力的话题上了微博热搜,引来一片骂声。但郑爽的这种委屈求全的态度也体现了她内心的敏感和自卑,一味地去讨好男方,但却没有换回预期的效果。
按照心理学家武志红的说法:“在社会中我们更多的是权力维度上的竞争,争的是谁说了算。但在家庭尤其是亲密关系中,我们讲究的是珍惜规则。”
如果一个人无法在亲密关系中给予对方高质量的回应,无论这个人再有钱、再有地位,那他也同样无法获得真正的亲密关系。
郑爽从小到大的环境中,没有很好地体验过被接纳的感觉,所以内心一直深深地自卑和敏感,当她把这种状态带到和别人相处的时候,
有时候郑爽的过于任性,其实也是对童年没有被好好爱过的一种补偿和发泄,她想真正的做一回自己,她想让人生由自己做主。有些孩子青春期很听话,却会在成人后做出一些疯狂和叛逆的举动,这有时也可以看作是对于原生家庭的不满,我以前没办法必须要听你们话,现在自由了我可以按照我自己的意志来。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希望更多的人在为人父母之前能够更好地了解,给孩子一个足够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