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和坚强勇敢的性格
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自主,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孩子你要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所普遍具备的各种能力。知道在什么年龄,孩子应该会做什么事情了,那么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依赖别人。
还要了解孩子的"特别性"。知道孩子有哪些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对这些特别之处,要相应地采取特别的教育。如有的能力是孩子的强项,那么可以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若孩子生性敏感、胆小,那么应该多鼓励他大胆尝试。
给予充分的活动自由。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就应该为他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因为独立自主性的培养,需要以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基础。只有当孩子相信,在他遇到困难时一定会得到帮助,他才有可能放心大胆地去探索外界和尝试活动。因此,在孩子活动时,家长应该陪伴在身边,给予鼓励。
循序渐进,不随便批评。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发展作出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因为孩子一时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就横加斥责。 把握培养独立自主性的关键期---孩子两岁时。两岁左右,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什么事都要坚持自己做,拒绝别人的帮助。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第一个"执拗期"。家长正好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适时地提供给他适当的帮助、指导和赞美,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起吧!
生活中很多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养成一颗面对挫折与逆境的勇敢的心。怎样才能让孩子获得勇气呢?首先,一个人的勇气来源于自信,当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信心,渐渐就能勇于承担一些责任。当责任逐渐被孩子视为一种体现自身价值的荣耀时,孩子就能克服许多困难,形成坚毅的品格。
应尽可能让孩子独立活动,如让他自己穿衣、收拾玩具、吃饭等。孩子在做这些事情时,要克服肌肉尚不成熟,让手和眼协调一致工作,以逐渐达到熟练。在不断尝试过程中,孩子的意志力就可得到锻炼。如果孩子做得不好,也不必急忙去帮助,应该“先等一会儿”,让他自己克服困难去解决。当他经过努力终于获得胜利的满足感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也就随之增强。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当一个人见多识广,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意识和判断时,他面对困难,往往有常人所不具备的智慧与勇气。孩子也一样,出生之后家长就应常带孩子参加亲子聚会,见不同的人,听不同的事,让孩子懂得各种场合中应该如何礼貌应对。持之以恒,孩子渐渐能养成一种不惧人、不惧事,凡事应对自如的坦然之气。
面对困难,一种方法不行,鼓励孩子多想想,多试几种方法,灵活解决困难。比如,让孩子去推一个很重的大箱子,孩子推不动,怎么办呢?让孩子试着把箱子里面的东西先拿出来,再推箱子;或者,让孩子在亲子小组聚会的时候,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来推这个重重的箱子。让孩子懂得,多种方法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经常受到类似情景的启发,孩子就会养成遇事多动脑筋,有勇有谋的性格特点。
内心有爱的人才会是坚强的人。平日里要注意培养孩子对他人、对社会的爱,只有和爱心相结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以爱作支撑的坚强,才是持久的坚强。因此,爱心教育是孩子意志品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孩子关爱他人的能力不是自发的,而是在与环境和他人的交往中逐渐养成的。这种能力最初产生于其他人对孩子的关爱:亲人之爱、手足之爱、伙伴之爱。生活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树立对他人友爱的态度,帮助孩子把握恰当的表达爱的行为方式,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安全、舒适、愉快,并自然地模拟父母,去关爱别人。
在生活中遇到宝贝摔伤、擦伤、打针、上药等情况时,虽然父母看了心里着急,但还是要镇定,对孩子说:“一点儿小伤,没问题。”这样的神情行为会给孩子很好的暗示,使他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面对。如果父母一惊一咋的话,孩子反而会紧张地大哭起来。
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如果意志坚强,做事具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力,那么孩子也会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