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正文

中小学课程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课程来自于学校教学,是学生成长的“跑道”,对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学校的多样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课改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开始认识到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多样化的课程可以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但是,学校的条件和生源情况不尽相同,什么样的课程才是学生喜欢的,教师该如何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去?

学生无论是在生活环境还是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需求也会千差万别。学校可以让全员老师参与课程开发建设,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逐渐形成学校自己的课程体系,并提出课程实施的操作流程:课程设置调研→教师课程介绍→学生初选课程→学生初步体验→学生再选课程→课程具体实施。

在这样的规则下,学生实现了“我的课程我做主”,真正喜欢上了自己选择的课程。与此同时,学校的课程也日渐丰富,通过组建教研组,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课程视野。

学校每学期平均开设各类拓展课程,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确定学习科目。每个科目成为一个专题游乐场,学生们在其中参与游戏互动、知识竞猜、技能体验等,进而了解科目内容,熟悉任课教师,结识学习伙伴,最终选择自己心仪的科目报名。在整个游园活动中,学生的角色不停地变换,既可以是学习成果的展示者,也可以是课程的讲述、倾听者。学生的体验环境也在不停地变换。这种看似无序的互动过程,恰恰给了学生更多的体验和选择空间,把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这正是课程哲学的核心所在。很多学校都在使用优学堂教学管理系统,把学生的学习科目分类发布在系统上,可供学生选择。

学生喜欢是课程建设的起点。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能够发出声音,让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和理解拥有表达的机会,从而抒发自己对课程的感受,这样的课程才是学生喜欢的。尽管在选择之初,学生可能会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吸引,但当学生对课程有了真正的理解和认识后,选择就会更加趋于理性。这也是课程开设的准则之一——兴趣需要。

教师是课程建设与实施的重要元素。只有教师理解和认识了课程实施的重要价值,才会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自觉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课程支持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自主的学习空间;同时也能创设课程体验与探究的学习天地,让学生在发现、创造、收获与分享成果中获得更多的感动。此外,教师应当选择学生喜欢的课程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