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标极力提倡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许多人都认为一年级学生需要完全依赖于老师,不可能具备课外阅读的能力,实验证明一年级学生通过培养,也能很快具有课外阅读能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应从激发兴趣开始,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寻找、阅读课外读物,才能达到拓展视野、积累知识、获得教益的目的。就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我有以下体会: 一、故事制造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小学生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等更是百听不厌。因此,可以利用读物本身的特点,如果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就会由然而生。学生刚进入小学时,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根据这个实际,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有时我会在故事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故事的结局就在哪一本书上,这样,孩子们就会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课外阅读中去寻找结果。这就是 “悬念激发兴趣”法,这种方法可以说非常有效,百试皆爽。我采取灵活多样形式给学生推荐图书,只要我讲过的故事书都会成为班上的“抢手货”,孩子们都会争着亲眼目睹一遍我讲的故事,不知不觉中《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儿歌集》、《古诗词》、《十万个为什么》等课外书就在学生之间传阅开了。同时听故事也是一种阅读,“听读”不但能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还能够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学生爱听故事,渐渐就会形成自己阅读故事的习惯。 二、经常问“难”解“惑”,维护阅读兴趣。任何学习的初始阶段,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迷惑,这就是俗话说的“关卡”,闯过这些关卡,学习的兴趣就会逐渐稳定。课外阅读也如此,在起步阶段,学生在还没有积累或形成独立阅读经验时,老师一定要给学生的阅读搭好“脚手架”,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困难,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排忧解难。如:一年级的孩子入学后主要在学习汉语拼音,为了提高阅读的兴趣,可以根据学生学段特征提供一些图文并茂并有注音的儿歌、童话、故事等读物。学生可以一边借助拼音阅读课外书,一边通过阅读巩固拼音。学生觉得在课外书上也能找到语文书上学的音节,会觉得很有趣。学生通过拼拼读读也能把一个简短完整故事读完,这样不仅会让他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还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建立阅读伙伴群体(也叫“课外读书小组”)也是一种保护阅读有困难的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每天中午,我要求学生与同学一起,在教室读课外书半小时,学生和伙伴们一起阅读,阅读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帮助并带动其他同学。这样的帮助比老师的帮助更即时更方便更易于接受。在群体中展开课外阅读,既有阅读氛围,又能互相帮助,还可以在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增进了解,建立友谊。 三、联系课堂教学,升华阅读兴趣。 利用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效果。也就是说使课外阅读增“值”。如:在课堂上学习古诗《静夜思》时,老师可以有意识的教给学生一些阅读古诗的方法,讲一点诗人李白的故事,然后推荐一些李白的诗给孩子阅读。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与丰富,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由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这样不进保护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价值。四、展示读书成果,巩固阅读的兴趣。 在实践中我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1、比赛。 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在组长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如:每读完一本书,便加一颗五角星;每背完五首古诗也加一颗五角星……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引发了学生个人间的良性竞争,还利于学生互相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 2、游艺。 尽量多举行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在班中开展了“童话故事演讲”、“识字大王”等实践活动。这样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读书热情。 半年的实践,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不断巩固,阅读量大大增加,学生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通过半年的尝试,我班学生的表现令人惊喜:发现孩子们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浓的兴趣,每到中午,便三、五群的阅读;做完课堂作业后,学生总是迫不及待地问:“老师可以看课外书吗”?课外阅读的范围更是广泛了:童话类、古诗类、儿歌类……课外书已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还鼓励学生到新华书店阅览购买。通过实践,我也感悟之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阅读兴趣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