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的教师总要等到幼儿全部都安静下来才开始活动,希望通过这种强化使幼儿形成自控并自觉安静地等待教师“上课”;有的教师会经常说“不能乱丢玩具”、“不许大声说话”、“洗手时不要把水洒在别人身上”等限制性话语,这些包含着“不行”、“不要”。“不许”、“不能”等指令性字眼的言语,说明了在教师心目中,“常规就是限制幼儿的不良行为,常规教育就是管”。然而这些说教与强制都难以真正奏效,且对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消极的。
靠强制手段使幼儿遵从规则,并不能真正地养成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要求教师不能把规则当成一种强加在幼儿身上的外部要求,总是刻意地去提醒、督促幼儿遵守,而是将规则还原成幼儿主体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幼儿对规则的内在动机,使他们感受到对规则的内在需要并体验到其中的快乐。因此,教师需要将精力尽可能地放在幼儿身上和幼儿的活动当中。
对于管理幼儿常规的好方法有:榜样激励法、生活体验欣赏法、行为巩固法、故事引导法、树立榜样法、教学先行,以教学促常规法等。当幼儿完全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他就会表现出惊人的自制力,一切外在的常规要求与纪律控制就纯属多余。当一个幼儿潜心地投入他所喜欢的活动中并得到身心满足时,他是在真正地“遵守”规则。这说明规则成为了他的需要,他的规则意识也正在形成。
教师需要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由一味的限制转变为积极的期望、鼓舞和指引,支持幼儿对规则的主动建构,帮助幼儿体验到规则或纪律为自己带来的乐趣。如果教师多说“你能做到……你会……”或者“如果你能……我们都会为你感到高兴”,那么,幼儿在班级生活中怀着的不再是一颗忐忑不安的、小心翼翼的心,而是满腔自信地去活动,他们会越来越频繁地说出“我能……我会……我可以……我需要……”等话语,他们会将自己对规则的直观感受表达出来,积极体验他们对规则的需要,他们的规则意识会积极地生长。
1、在教学工作中,要面向全体幼儿,积极创造民主环境,保护幼儿的个性,使幼儿受教育机会均等。
2、在传授知识时,更注重传导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幼儿继承知识是基础,创新是目的,培养幼儿善于发现知识并能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是死教硬灌,培养幼儿敏锐的感觉力,高超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幼儿能够主动的学习和探索未知领域,进而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育教学中注重幼儿智力的训练。
4、教育幼儿克服习惯性思维,推陈出新。抛弃旧观念、树立新思想。
5、教给幼儿一些创新方法,要求教师学习一些相关的“创造”知识,懂得一些创造方法,结合实际向幼儿传授,使幼儿能够尝到一些创造、创新的甜头,从而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
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