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正文

小学语言教育的基本特征?

语言是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的本质特征。符号是用来代替客观事物的,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的物质形式是声音,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集合体。

       符号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语言中的音和义的关系也是约定俗成的,由社会习惯所定。语言符号一经社会“约定”,就有强制性,社会成员必须遵守,任何人都不能随便变更。语言系统又是分层次的结构,由作为备用单位,用来构成符号形式的音位和作为使用单位的音译结合的符号——语素及符号序列——词、句子等层次构成,这就形成了语言大系统下面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分支系统。以语义系统为核心,各分支系统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赖,紧密联系。语言系统依照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关系来组织和运作。

启示:

(1)学习一种语言要重视意义。掌握音义联系,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

(2)学习一种语言要掌握语言系统和分支系统。如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

(3)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本质上是口头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语言学习和教学应从听、说开始,首先着眼于口头语言。

2.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根据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对语言的言语的区分,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常常指作为社会惯例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规则系统;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也可以说是个人对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运用,即运用语言的词汇和语法手段组成具体的话语。

       启示:注意言语和语言、言语层次的教学与语言层次的教学的统一。

(1)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言语为对象,从言语入手,只有通过言语才能学会语言。教学中首先要抓听说读写言语技能的训练以培养交际能力。

(2)从言语中接触到的大量语言事实,应总结归纳成一定的语言规则,让学习者自觉掌握。注重系统的语音、词汇、语法教学。

3. 语言有生成性

       语言有极大的生成性,可以用有限的规则生成无限的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由音位到语素到词到句子,层级递增。

启示:

(1)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汉语的能力。

(2)教学方法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交际是交际双方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言语活动进行表达和理解。表达往往采用读和写,理解往往采用听和读的方式。

启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掌握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语言课要充分体现工具、技能课的特点。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形成交际能力。

5.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技术思维、形象思维和概念思维。

       人类的主要思维活动——概念思维必须借助于语言,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进行。思维过程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思维结果必须通过语言来固定、完善并保存、传播。人类的思维方式、思维规律必须在语言中反映出来;语言的结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思维的方式和习惯。

      不同民族的思维能力一样,只是思维方式既有共同一面也有相异一面。共同之处使得可以相互理解;差异处会在交际中会产生一定的障碍。应验包含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

启示:

(1)要学好目的语,必须了解目的语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学中通过各种渠道介绍汉民族的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课堂中尽量用汉语进行教学,学生用汉语进行理解和表达。

6. 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世界上语言有5000多种,各种语言间有一定的“普遍特征”,但是不存在全人类共同使用的语言。

       语言大体上是按民族来分划分的,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就形成了语言不同的特点。语言离不开民族或社团的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受文化的影响并反应文化,成为文化的载体。理解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所反映的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负载该文化的语言。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必须遵守该语言的社会文化规约和社会习惯。

       启示:教学不能脱离汉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紧密结合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的因素。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

启示:

(1)语言是可以学会的。

(2)成功的第二语言教学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3)第二语言学习具有普遍性质,研究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和规律,指导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