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劳动教育与大国工匠精神的关系论文?

  以工匠精神创新劳动教育模式

  【知与行】

  以工匠精神为抓手,切实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的重要举措。随着学校特别是相关行业院校“劳模工匠进校园”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工匠精神创新开拓新时代劳动教育重在做好以下三方面:

  第一,以“劳模工匠进校园”为载体,以课程设置为中心,将工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劳模工匠进校园”的广度和宽度,灵活运用劳模工匠讲师亲身讲述的授课方式,用鲜活的劳模工匠故事融入学生情感世界。在重点做好进入职业院校的同时,要积极推动劳模工匠进入中小学、高校和科研院所,实现各级学校“工匠精神进校园”全覆盖。构建学校与劳模工匠长期联系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工匠精神进校园”的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工匠精神进校园”的深度和厚度,引导学生心智成长。作为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专业教师,在做好工匠精神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学生年龄特点、专业特色和接受心理,灵活运用集中讲授、分组讨论、心得分享等授课方法,点燃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向往,增强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同时,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堂之上,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课堂之外,要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方式如微视频、公开课以及灵活多样的互动交流、活动和比赛,构建课内学习与课外延伸学习共同体。

  第二,以劳模工匠工作室为依托,以劳模工匠团队为支撑,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根据全国总工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的意见》,到2020年,各级创新工作室创建总数将超过10万家,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总数达到300家,形成以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为引领、以省市级创新工作室为中坚,基层创新工作室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可以说,这些既具有较大数量又具备较高质量、既具有系统性又具有规范性的劳模工匠工作室,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是强化学生劳动体验、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的重要实践平台,也契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要求。由此,立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导向,要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充分利用全国的劳模工匠工作室资源,开辟“第二课堂”,为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提供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劳模工匠工作室的动手实践中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培育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提升劳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第三,以劳模工匠选树为契机,以弘扬工匠精神为手段,传播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校园之内,要把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特别是精心打造校园氛围,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景观熏陶人,融入校园生活培养人,融入校园文化涵育人,融入校园制度规范人。精心设计主题性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建设劳模工匠文化“场景圈”,让工匠精神元素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中。系统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在充分利用橱窗、海报、标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同时,更要精心打造网络、App、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全媒体传播弘扬工匠精神。校园之外,应以劳模工匠选树为契机,创新探索弘扬工匠精神的方法,以劳模和工匠人才为学习榜样,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主旋律,涵养劳模文化、工匠文化,厚植奋斗理念和劳动情怀,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模工匠、爱护劳模工匠、学习劳模工匠、争当劳模工匠的良好风尚和社会氛围,从而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内部和细部,融入学生衣食住行和日常生活全过程。

  不断探索以工匠精神加强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才能使其成为劳动教育的内在支撑、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载体、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