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而言,雨的形成长期以来一直是个奥秘,但继雷达发明之后,确定了雨形成的各个阶段。雨是经过三个阶段而形成的。首先雨的“原料”即水蒸气通过风升空后形成云,云又形成降雨降落到地面。
古兰经关于雨的形成所阐明的内容,与这些阶段是一致的大洋上以浪花形成的无数气泡不断出现,而且水分子也不断地喷向天空。
富含盐的这些分子,通过风从大气层向上推进,.使从海洋上升的水蒸气以水滴、冰晶的状态聚集形成云。
云是由在冰晶或空气中的烟尘周围聚集的水蒸气形成。由于其中的水滴很小(直径为0.01-0.02毫米)因此悬浮和散布在空中上。
这样以来,天空被云覆盖。在冰晶和烟雾周围聚集的微小水滴形成雨滴。
这样以来,超过空气重量的水滴离开云,以降雨的形式落下。
由此可见,形成雨的每一过程,在古兰经诗节里都有详细说明。
甚至对这些阶段按照顺序进行了说明,就如世界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一样,在这里真主仍作出了最正确的说明。
甚至在比这个科学发现还早的数世纪以前,通过古兰经向人类启示了雨形成的知识。
研究云型的科学家们,关于雨的形成获得了惊人的结论。
雨云在一定的系统和阶段内形成为雨云之一的积雨云的形成阶段,科学研究如下:第一阶段,移动:云在所处的位置受风的推动,即移动。
第二阶段,联合:被风推动的这些小云片,在某一领域联合,形成更大的新的云团。
第三阶段,积聚:小云片联合后,大云团内向上的引力增加。云中心的向上引力比周边的引力更强。这些向上的引力,导致云体以纵向扩大。
这样以来,云彩向上扩大,并且一一汇聚。同时造成云体向温度相对较低的地方延伸。
于是云体上的水滴和冰雹粒开始增大。
经过上述阶段后,水滴和冰雹粒增重,使向上的引力也无法支撑它们。
最终从云中以雨及冰雹的形式降落到地面。10值得提醒的是,气象学家们利用先进设备(卫星、飞机、计算机等),在近代才了解到有关云的形成、结构和作用等细节。
由此可见,真主以该诗节,向我们予以阐述这个在一千四百年前人们无法了解的知识。
由液态水滴(包括过冷却水滴)所组成的云体称为水成云.水成云内如果具备了云滴增大为雨滴的条件,并使雨滴具有一定的下降速度,这时降落下来的就是雨或毛毛雨.由冰晶组成的云体称为冰成云,而由水滴(主要是过冷却水滴)和冰晶共同组成的云称为混合云.从冰成云或混合云中降下的冰晶或雪花,下落到0℃以上的气层内,融化以后也成为雨滴下落到地面,形成降雨.在雨的形成过程中,大水滴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水滴半径增大到2—3mm时,水分子间的引力难以维持这样大的水滴,在降落途中,就很容易受气流的冲击而分裂,通过"连锁反应".使大水滴下降,小水滴继续存在,形成新的大水滴.这是上升气流较强的水成云和混合云中形成雨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