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教育 > 正文

6~7岁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小儿是正在发育中的个体,无论在生理解剖或是智能发育上都是循序渐进,不断成长,而且每到一定阶段就有一定的特点,但又不能截然划分。为便于说明起见,通常将其从胎儿起至青春别止划分为七个阶段。

  一、胎儿期从受孕到娩出前的这一阶段称胎儿期

  在正常情况下约为280天(约9个月)。

  特点:胚胎成长迅速,根据其发育情况大致可分三个过程。受孕初8个月为形体的形成,在这期间最易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畸形;中间8个月为内脏发育期;后8个月为形体增长,此时胎儿体重增加更快,一切管养均需依靠母体获得。故孕妇应注意孕期保健。孕妇的生活应有规律,避免情绪激动;多摄富有营养的食品;防止各种疾病尤其是病毒性疾病的感染,防止接触各种有毒气体和化学物品,以预防各种先天性畸形、胎儿发育不全、早产或由于母体缺乏某种营养素而引起的胎儿营养缺乏症等。

  二、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至生后28天内为新生儿期

  特点:胎儿在母体内依赖母体生存,新生儿脱离母体开始逐渐发展到独立生活,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1、大脑皮层发育不全,机体抵抗力弱,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等调节机能尤差。特别容易发生细菌性感染,如肺炎等,且常易发展为败血症;物质代谢不完善,消化能力差,酶的活力不足,因而容易得消化道疾病。

  2、生命力弱,死亡率高。新生儿因出生后生活环境发生显著变化,适应环境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护理中稍一疏忽,即威胁生命。所以在这一时期死亡率特别高,约占婴儿死亡率中的60-70%。其中又有大半在出生后24小时内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未成熟、先天畸形、产伤、先天与后天感染等。在此期内,除应注意分娩过程中的各项注意事项外,还应加强新生儿护理,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各种反常现象,并认真处理,如脐炎、口腔炎、红臀、黄疸等都不可忽视。

  三、乳儿期或婴儿期从出生后28天至1足岁为乳儿期

  特点:生长发育快,营养需求高,免疫能力差,疾病易扩散。

  1、生长发育最迅速和最旺盛的阶段。体重比出生时增加2倍以上,身长增加出生时的一半。脑部发育也很迅速。由只会仰卧哭叫,到能起立行走,到会认亲人,会说简单语言;从吸吮乳汁,到会吃成人膳食。此时如摄入不足就容易引起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等营养缺乏症。因此,在此时期更应细心保育,注意喂养,多让小儿在户外接触阳光和空气,进行体格锻炼。

  2、对营养需求高,但胃肠道消化机能弱,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或营养障碍。因此在哺乳期,尤其是人工喂养儿和断奶前后,蛋白质、钙质、铁质很容易缺乏,更应注意辅助食品的添加;

  3、先天免疫力逐渐消失,后天免疫力尚未完善,所以容易感染各种急性传染病。而且疾病的局限能力差,容易扩散至全身,出现中毒症状。因此必须按期做好各项预防接种,以防止急性传染病的发生;

  4、大脑皮层迅速发育,皮层调节中枢逐渐占主要地位,但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容易扩散,一旦患病,便容易出现昏迷或惊厥等症状。

  四、幼儿期1-3足岁为幼儿期

  特点:智能发育快,接触外界环境机会增多,易得传染病。

  1、体格发育速度相对缓慢,而动作和语言发育特别迅速;消化机能进一步发展,故应有足够的营养供应。早期教育应在这一阶段开始。

  2、大脑皮层活动增强,开始能与成人成小朋友进行交往。行动模仿性大,性格可塑性高,因此更应注意对他们进行适合年龄特点的早期教育。

  3、容易发生营养紊乱和急性传染病。由于开始学步,活动范围显著扩大,故接触传染的机会增多,容易发生菌痢、百日咳、猩红热和流行性脑膜炎等传染病,及肠虫症、尿路感染和意外损伤。

  五、学龄前期从4-6足岁为学龄前儿童

  特点:思维、模仿能力丰富,并开始形成记忆和一些习惯。

  肠虫症与龋齿发病率渐增高。同时因与外界接触面进一步广泛,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类传染病亦较多发,故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尤其要注意预防。

  六、学龄期7周岁以后是学龄儿童期

  在7-12足岁为小学儿童;12-17足岁为中学儿童期。

  特点:大脑皮层功能更加发达,社会活动渐增加,体格及智力发育旺盛。中学儿童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性发育逐渐开始以至成熟,体格的生长逐渐接近于成人。性格易变,情绪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