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KANO(卡诺)模型介绍
Kano(卡诺)模型是1984年由日本东京理工大学教授、世界著名质量管理大师狩野纪昭提出的,其设计灵感来自于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主要用于客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工具,展示产品或服务与客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为设计出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有效方法。Kano模型体现了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1、必备质量(M)(Must-be Quality),又叫基本质量,当提供此类需求时,使用者满意度不会明显提升,但不提供此类需求时满意度会大幅降低,是必须被保障的基础需求。如高星级酒店提供的客房和餐饮服务,和必须具备的基础功能等;又如手机产品的通话功能,安全性能等。
2、期望质量(M)(One-dimensional Quality),又叫一元质量,当提供此类需求时,使用者满意度会提升,反之则降低。该类应是被优先考虑提升和改进的需求。如手机的待机时间长、信号强客户就会很满意,反之会不满意。酒店提供标准的顾客期望中的服务,客人就会满意,反之就有失望感。
3、魅力质量(A)(Attractive Quality),又叫兴奋质量,在实践中,若不提供此类需求,使用者满意度不会降低,但当提供此类需求时,满意度会极大提升,有时是产品或服务具有竞争力的保证。如:手机除了通话功能外,增加了智能共享功能,则淘汰了传统功能的手机。
4、无差异质量(I)(Indifferent Quality),即无论提供或不提供此类需求,使用者满意度并不会有明显变化。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不优先提供此类需求。
如:航空公司或酒店为顾客提供的没有实用价值的赠品。
5、反向质量(R)(Reverse Quality),即使用者没有此需求,若提供反而会导致满意度下降。如:过度服务会引起不少顾客的反感。
在设计绩效指标时,前三种必备质量、期望质量和魅力质量,就是基本因素、绩效因素和激励因素。
我们也要明白需求会因人而异,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要做的是满足目标客户群中大多数人的需求;需求会因为文化差异而不同;如国内的互联网产品比国外的互联网产品要做得好;需求会随着时间变化。昨天的期望型需求,甚至魅力型需求,到今天可能已变成了必备型需求。企业需要持续调研需求、产品需要持续迭代,与时俱进才能取得成绩,而不是照搬过去的、别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