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教育 > 正文

仁德思想是哪个学派的?

仁德思想是哪个学派的?

有个学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论话·颜渊》)。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所以在《论语》中可以看出,有时候孔子用”仁”字不光是指某一种特殊德性,而且是指一切德性的总和。

孔子的仁主要是伦理学范畴,怎样做人与调节人际关系是仁的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不是单一的道德,而是以忠孝为本、包罗众德的总道德。仁则是孔子追求的理想人格。

在孔子的观念中,“闻道”难,“知德”不易。《卫灵公》记载:子曰:“由,知德者鲜矣。”孔子既然说“知德者鲜矣”,可知,孔子是把“德”的范畴当作一个高、难、深的学问看待的。“德”字在《尚书》中频繁出现,至春秋时代使用仍相当普遍。但孔子认为,真正“知德者”很少,这就说明,孔子之所谓“德”与当时该字的普遍使用义有所不同。搞清孔子“德”的使用义,当从“德”字的造字意义和使用含义的变迁谈起。

  “德”字从其象形义看,是“按直道行事”的意思。后来,又有把“德”写成“餿”者,如《说文》中说:“餿,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从直心。”亦即“直心而行”的意思。再后,才演化为现代文字的“德”字。对“德”字义的注解,有从其音释者,如《礼记·乐记》中说:“德者,得也”。但如何解释这个“得也”呢?《释名·释言语》中说:“德者,得也,得事宜也。”这似乎与“义者,宜也”中的“义”的含义差不多。段玉裁注《说文》“外得于人,内得于己”的“德”释义时说:“内得于己,谓身心所自得也;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意思是说:“德”是发自内心的或由衷地向别人传送幸福的行为。

主张反击思想是哪个学派?

墨家!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禽滑要学习战守之术,墨翟即教以战略战术和各种兵器的使用。《备城门》以下多篇,显示墨翟对于这方面的工艺,有湛深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墨翟的教导不仅是坐而言,而且是起而行。他为了实现非攻的主张,就反对楚王攻宋,并且派禽滑统率门徒300人帮助宋国坚守都城,使楚王不得不中止其侵略计划。

卫鞅的思想是哪个学派的?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商鞅属于法家学派。《商君书》又称《商子》,是由商鞅的言行和思想及法家后学著作汇编而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品之一。书中主张依法治国、重农抑商、重战尚武、重刑轻赏,贬斥儒家学说、纵横家及游侠。——常识文学篇。

慎独是哪个思想学派提出的?

慎独是儒家的曾子提出来的。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出自曾子的《礼记·大学》。

一、“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二、“慎独”:是一种修为境界。

三、达到“慎独”这种境界: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

四、包含态度与方法。谨慎治学态度,推动”知行反“认识模式,以穷理尽性地形成完整的系统知识,慎全独一。

“慎独”的理念非常重要。所谓“独”意为独处,这里是指人不知而只有己知的意识活动,是指人的真实的意念。文章把独处时的思想活动看成是对一个人能否做到诚意的一个考验。即是否真正具有自我完善的自觉性的考验。因此儒家对人们独处时的思想活动和表现特别重视。

兼爱非攻是哪个学派的思想?

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中的一支,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汉民族三大哲学体系。

创始人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利特是哪个教育学派?

利特是文化本位论的教育学派。

“文化本位论”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文化教育学的主张,其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和李特。“文化本位论”强调用文化统筹教育、社会和人三者的关系,认为教育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目的的制定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是哪个学派的思想?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是儒家学派的思想。

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孟子认为,“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中庸是哪家学派的思想?

子思的中心思想总的来说,归纳为“中庸”。

子思姓孔,名伋,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受教于孔子的弟子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因此二者的思想有某种一致性,所以人们往往将其联系在一起,称为思孟学派。

子思的儒学思想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庸思想。“中庸”是指以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态度为人处世,“中”是“中和、中正”的意思,“庸”是常、用的意思。

“中庸”作为一种思想方法,有久远的历史。据说,尧让位于舜时就强调治理社会要“允执其中”。周公也力倡“中德”,他曾经强调用刑时要做到“中正”。在古代材料的基础上,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中庸”的概念,把它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

孔子学说以伦理思想为核心,以仁、礼等道德范畴的阐发为主要内容,鲜明地体现了儒学伦理的思想特色,但不足之处是缺乏哲学论证,思辨性较弱。

子思的《中庸》欲极微妙之致,为孔子的伦理学说提供了哲学依据。同时,也为儒学的伦理思想提供了哲学依据,使之更加完备、系统和富有哲理性。子思就天道与人性两个根本问题展开论证,把伦理道德观念和传统天命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为人们探索道德问题提出了一条新路。子思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后来经过孟子的进一步发挥,成为儒学关于天人关系的基本观点。

子思的思想,还可以归纳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要做到知行合一。

舍得是哪家学派的思想?

儒家道家墨家都认为,万事万物皆在“舍得”之中成就自身。佛学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所谓“无为而无不为icon”;儒家看来,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所以,“舍得”,就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

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世,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达至和谐,达到统一

冬奥运动会的思想是哪个学派的?

北京冬奥会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火炬“飞扬”取自“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道家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