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意外,《亲密旅行》在大牌云集的国庆档变成了炮灰。
作为演员沙溢的导演处女作,以及星二代安吉的大银幕首秀,《亲密旅行》本身的质量谈不上多好,但也真的没有票房表现得那么惨。
它有转型导演处女作存在的各种普遍性问题,但难得的是保持了相对单纯的态度,用常规的篇幅讲述了一个还算完整的亲情故事。
电影以公路片为母本,有笑有泪,大部分时候偏俗套,但不乏感人的时刻。时而拖沓,时而紧凑,每当观众们感到疲倦的时候,它会通过一些有趣的点把观众重新拉回剧情中。
一个放荡不羁、一事无成的中年男人,阴差阳错地拉着一个孩子从北京跑到舟山。一路上,两个人经历各种风波,也在矛盾冲突中渐渐化解心防,彼此产生了情感依赖。
这个故事很容易让人想起《菊次郎的夏天》,有部分镜头几乎就是直接在向北野武致敬。但两相比较,《亲密旅行》要显得套路得多,整体的编剧路子是照着大众的喜好而去的,笑点给得直接,泪点也崩得生脆,加上一些擦边球式的成人话题,一些意味深长的人生感慨,最后照应上一个看似反转其实也很套路的结局,基本符合了普通观众对此类电影的全部要求。
电影在套路化的操作中算是不过不失地完成了任务。作为处女作,沙溢的亲子电影没有让人觉得抵触,但也并不会留下过多深刻的印象。往好了说,是沉稳,换言之,是平庸。
很多新导演总是怀揣过度自信,满满当当地把自以为有趣或是有深度的想法,花样百出的各种元素,不管不顾地全部填塞在自己的处女作里。最后成品往往就变得不知所云、四分五裂。
沙溢对自己的作品想得很明白,对自己的掌控力也算是有清醒认识。电影的剧本没有过度开枝散叶,哪怕是非常适合塑造人物群像的公路类型,也没有在主线外去刻画太多人物。
镜头就是紧追着一大一小两个主角,把视角附着在他们身上,简单,也显得有分寸。
沙溢的演技还是靠谱的,但他在这个角色身上注入了过多情绪,人物的设计有欠周全,演绎过度。这本身不是什么大问题,观众需要这样强烈的情绪去带入情景,但这样过分彰显喜怒哀乐的表达与人物本身玩世不恭的性格是不符的,一些人物的内在被过度外化与彰显,结果就是角色的行为显得很肤浅,失去了走入深度的可能。
我又忍不住想起北野武,一个心思细腻爱意满满的“流氓”,不需要那么多痛哭流涕或神情凝重的表演。最后告别假装潇潇洒洒地挥手,已胜过千言万语。沙溢的表演是更直白地向观众传达信息,更遵从于商业喜好,但北野武的举重若轻显然更高级。
相比演技纯熟老到的父亲,儿子安吉显然没那么容易进入表演状态,成为电影最大的短板。
作为一个8岁的孩子,也没有经历过系统的训练,明星家庭背景最多让他在镜头前较之普通孩子更习惯,却并不一定会启发他表演的才能。
安吉当然演得辛苦也很努力,可结果并不那么让人满意。比较专业演员,安吉只是做到了每段情绪基本准确,远没有达到塑造角色的标准。
对比同档期《我和我的祖国》徐峥短片里小男孩的表演吧,在演戏这件事情上,专业和不专业的表现基本上天差地别。哪怕,孩子出自世家,父母都是优秀演员,但天赋这种事情,不一定是顺着血缘走的。
可以看到,作为导演,同时也作为父亲,沙溢在表演上对孩子进行了细致调教,安吉的表演在每个镜头里基本都成立,但彼此之间却断裂感很严重,情绪完全不贯穿。
能够清晰地感觉孩子的表演是一点点抠出来的,缺乏对这角色的完整构建,这固然有演技缺乏的问题,也是沙溢作为导演在调度和剪辑上的缺憾。
事实上,最后以成片来看,沙溢选择自己的儿子并不见得是明智选择。他在电影中过早从眼神中投射出了真实的父爱。
总地来说,沙溢不过不失地完成了自己的导演首秀,克制和简单是整部电影最大的优点,情感的表达也是充分的,但星二代的首秀并不像立项时所想的那样有商业噱头与号召力,如果再次复盘,不知在更换档期之外,导演是否会考虑使用专业演员?
作为自己的处女作,在本身尚未完全进入状况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让对表演并不那么熟悉的孩子承受如此重要的角色?毕竟孩子的角色在电影中占有很重的分量,甚至事关电影成败;而如此辛苦地在电影中担此大任,也不一定符合孩子的天性与真实想法,有揠苗助长的嫌疑,更何况,地位高如威尔史密斯,捧儿子都把自己捧成了烂片王,又何况沙溢呢?
票房的一瓢冷水,或许会让沙溢好好思考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