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兴趣培养 > 正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指遇到困难、挫折或者打击的时候,心理波动能够很快回复到日常水平的能力。

需要澄清的是,心理承受能力强,不是指没有情绪反应,表现得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而是能够接纳自己的情绪波动,接纳事情已然发生的事实,然后想办法积极应对和解决。

孩子和成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心理还处在发展的阶段,他们经历的事情许多都是第一次,特别是面对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都需要大人给予指导和支持。

要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和孩子一起体验困难和挫折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

所谓困难是指遇到超出我们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而挫折是指超出我们预期的,被我们认为是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通常,我们对困难和挫折的认识有三个层面:一是觉得困难和挫折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它会阻碍或者挫败我们,会让我们焦虑和恐惧;二是认为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很平常的事情,特别是小孩子,他们的人生刚刚开始,有些磕磕绊绊是很正常的;三是觉得遇到困难和挫折也是不错的机会,可以磨砺我们的意志,帮助我们提升能力。

如果认识还处在第一层面上,我们就需要动用大量的精力去处理情绪,而且如果我们意识不到自己正在焦虑或者恐惧的话,可能就会陷入情绪的漩涡里,很难自拔,还会夸大困难和挫折的难度级别。

认识到了第二个层面,就能够接受困难和挫折的发生,情绪的波动在我们能够应对和控制的范围,可以腾出手去处理发生的事情。

认识发展到第三个层面,就会发现困难和挫折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助缘,可以磨练我们的心志,提升我们解决事情的能力,我们就会积极想办法地去面对。

这就需要我们对困难和挫折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认知,然后才能影响和传递给孩子。

二、让“恰到好处的挫折”印刻到孩子的经验体系。

恰到好处的挫折,是指既能满足孩子探索世界的需要,让孩子有相应的情绪体验,又能够在孩子无助绝望之前得到成人的帮助。

比如孩子想爬滑滑梯,大人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先尝试去爬。当孩子体验了几次之后,他有些气馁,大人可以鼓励他继续尝试。又体验了几次,孩子觉得还是爬不上去,这时候大人可以在一旁协助孩子,帮助他爬上去。

小时候无数次“恰到好处的挫折”体验,就会使“挫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可以很好地应对挫折”的信念深入到孩子内心,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坚实的一部分。

三、教给孩子应对困难和挫折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允许孩子有哭啊,闹啊等情绪和行动,同理孩子的情绪:“我知道你很难过,不想去幼儿园”,“小朋友抢了你的玩具,你肯定觉得生气”“妈妈不给你买玩具,你有些伤心和失望”,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再和孩子商量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妈妈想一个办法,宝宝想一个办法,看看谁的办法更好。

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开动脑筋去思考,也可以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也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当孩子有了一次又一次应对困难和挫折的积极经验,即使他遭遇到一些大的打击,也不再那么惊慌和无措,心理承受能力也会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历练变得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