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1、重视榜样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曾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其中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习得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孩子幼年时期,一个良好的榜样是极其重要的。孩子会尝试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他们最初的模仿对象便是自己的父母。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无道理。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如果父母想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父母便要和孩子一起劳动,做孩子的示范。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讲礼貌,那父母平时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辞。简而言之,父母希望孩子怎么做,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
2、加强监督,及时反馈,开始培养孩子的某一习惯时,父母应当加强对孩子该行为的监督。当孩子作出与要求相符合的行为时,应该给予及时反馈以达到强化行为的目的。
例如,当孩子决心早起不赖床,那么当孩子第二天早起了,父母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孩子作出与要求相悖的行为则要给予适当的惩罚。这些,都需要父母做孩子身边的“有心人”,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
3、打卡记录,但有的时候,表扬的效果并不是那么好。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那就是——打卡记录。我们可以用A4白纸为孩子绘制一张“4x7”的28格的表格,张贴在客厅等显眼的地方。孩子每完成一个任务,就在格子里打钩。例如,希望培养孩子早起的习惯,那么当孩子早起,便可以在格子里打钩。这种打卡的方式,对比单纯的口头表扬,更能直观表现量化的过程,便于监督,同时也能逐步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研究表明,培养和巩固一个习惯需要28天,父母监督孩子完成28天或者1个月的打卡即可。而在打卡过程中,也可以在一些关键天数设立一些小奖励以刺激孩子继续坚持。
除了自己绘制表格打卡,还可以借助打卡APP和微信朋友圈打卡,邀请大家共同监督。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如果想让孩子喜欢读书,不要只是在家里堆满书。
让书和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1)让孩子看到我们大人经常阅读热爱阅读
(2)用餐或乘车时随时和孩子谈论书籍
(3)参观图书馆、书店和一些阅读活动
(4)送书给孩子,办理图书卡
5)从小🈶️睡前亲子故事时间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教育好孩子,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自己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了才更有说服力去教孩子,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一个优秀的老师必定不会教出很差的学生,所以我觉得要想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父母做起,这就是我的想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注意力?
可以陪孩子下棋或者陪孩子做手工,因为下棋和做手工它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经常陪他做这些事情,孩子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不把事情做好,他也不会休息,可以陪孩子读书,约定读书的时间,每次的时间可以慢慢延长,这样孩子的注意力也会培养起来。
幼儿教师随笔: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我们做教师的事事要求,时时强调、提醒。最近,我园开展了孩子良好习惯的评比活动,做到班班有评比,人人参与,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以身示范,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无论是离园还是如厕,孩子们都能做到整齐划一。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持正确的写字执笔姿势,相信孩子终生都会受益。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智模式?
何谓心智:从字意上讲:“心”是心脏,即是构成人体生理的一个重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为人体的血液畅通加压。
(相似“水泵”);另一层为“内心”即“里面的”,“内在的”含义。“智”则是“智力”,“智能”之意。简而言之:心智是人们的心理与智能的表现。我们的潜意识心智什么时候发展?潜意识心智是在出生之后才形成和开始发展,有些人甚至认为在子宫内出生之前就开始了,它位于内脑或称为我们脑子最内部。从出生到大约3岁,生命中每一件事都直接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心智(或生物电脑),潜意识吸收发生在环境内的影像,文字,动作,人类声音语调和频率,有如海绵吸水,全盘吸收。最深入的经验是程序设定或记录在潜意识心智的情绪,我们的主要监护人是最有影响力的,如你的父母。孩子没有选择,无法判断地从他们的父母、其它小孩子、甚至环境和动物接受正面和负面的情绪,如某小孩子或婴孩被小狗或昆虫吓到,有些孩子得到好的建议和正面情绪、文字和影像,如,生气、害怕、没有必要的处罚、困惑、思想和动作言行不一,孤单感、疼痛、剥夺和其它负面情绪等等。通过研究,我们把心智作出这样一种定义,即是指人们对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储存,通过生物反应而实现动因的一种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午餐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午餐习惯,首先在用餐之前不要过多的给孩子零食或者水,其次要定时定量,最后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卫生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仪容仪表?
1、仪容仪表教育孩子保持仪容仪表的整洁,要把脸、脖子、手都洗得干干净净;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洗澡,保证身体没有异味;衣着要干净、整洁、合体。
2、行为举止目标就是“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主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方面提出要求。优美的站立姿态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身体直立、挺胸收腹、脚尖稍向外呈V字形。要避免无精打采、耸肩、塌腰,千万不能半躺半坐。走路要昂首挺胸,肩膀自然摆动,步速适中,防止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3、表情神态教育孩子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与人交往要面带自然微笑,千万不要出现随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痒、抠脚等不良习惯动作。
4、言谈措辞要求孩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要求孩子做到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语言,简洁得体,既不能沉默寡言,也不能啰嗦重复。提示:父母向孩子强调文明礼貌的常识时,不要用教训、命令的口吻,而是要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同时,父母还要让孩子明白,人与人之间若出现互相挤撞,不要恶言恶语,要抱理解、宽容态度;要求孩子做到行为文明,如,和人见面时主动打招呼、和别人说话时专心、爱护公共环境、遵守交通规则等
如何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
很多家长带孩子出去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有礼貌,一旦孩子表现不如人意,轻的给孩子一个难看的脸色,重的当场责骂。其实这种行为是完全的本末倒置,连最基本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都没有弄清楚。
一个孩子是否文明,是否有礼貌,往往不是一日之功。他需要的是家长日积月累的教导和一切向我看齐的耳闻目睹。需要的是家长舍得让自己吃亏让孩子吃亏。只有拥有了一颗愿意吃亏的心,才能培养出真正文明的孩子。
文明始于吃亏
曾经碰到这一件事。朋友的孩子在家里告诉母亲,老师每天都让他去干活,孩子的本意是向母亲表明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是有地位的,是为了向母亲炫耀。那么多同学都没有干活的机会,看我多棒。
可是母亲母亲一听不高兴了。告诉孩子以后我们不干,太吃亏了。很简单的一句话,老师再也不敢用孩子干活了,孩子也失去了很多受表扬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样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更别说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文明精神了。
什么是文明
文明并不是会说好听话,文明也不是虚假的奉承。文明的实质是愿意通过自己的付出,给别人提供方便。
最常见的一件事。在公交车上,上了一个80岁的老奶奶。这个时候如果你要让座,你自己就得自己站着。如果距离很短还好说,如果自己离目的地还有很长一段路,你肯定要考虑得失,谁都想舒服。在合乎规矩的情况下,谁都有权力舒服。你不给老奶奶让座是本分,你给老奶奶让座是情分。在既可以让座,又可以不让座的情况下,你做出的决定才是你内心真实的想法。
如果你给老奶奶让座了,并不代表着你傻,也不代表着你不知道坐着舒服。它代表着,你有一颗为别人着想,可以牺牲自己部分利益的心。这种牺牲精神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一个耳闻目睹不断内化的过程。这就需要家长从小做榜样。
一个人能够给老奶奶让座,其实背后隐藏的是父母的知书达理。让座的是孩子,而而隐藏着的是父母的长期教导。
最后我们要知道:
父母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好启蒙老师。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行为习惯?
① 表达便意和如厕需求:观察幼儿有排便迹象时,引导其用语言描述。
② 将便意和如厕联系起来:观察到幼儿有排便迹象时,可提前提醒幼儿坐在便盆上完成排便。
③ 使用儿童便盆如厕:通常餐后20-30分钟内儿童排便概率较大,可提前提醒幼儿坐在便盆上完成排便。幼儿尝试成功后及时积极回应。如发现不规律排便,可2-3小时尝试一次。但训练不可过于频繁,以免影响儿童便意感受和排尿控制练习。每次坐盆5分钟左右如无排便则停止,隔段时间或待出现便意时再做尝试。
④ 逐渐脱离尿布:视情况给幼儿除去尿布,既便于幼儿有便意时快速坐盆,又能在坐盆失败弄脏身体时感受排便过程。
⑤ 失败正确处理:训练过程经常会出现控制失败,即使如厕训练初有成效时,也可能重新出现如厕失败现象,可能与儿童相关能力仍未成熟,或试图进行更复杂的控制,或专注玩耍有关,养育者对此现象应有心理准备,不可因此指责、羞辱儿童,不应表现出厌恶或暗示羞辱感,冷静地进行清洁处理即可。
培养便后习惯:儿童能熟练使用便盆后,可改用加在成人马桶上的儿童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