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后感 边城是淡的,很美,很纯,很远,像缥缈的白云,若隐若现;边城里发生的事也是淡的,它经不起大风,受不住大浪;边城里的情还是淡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在似有若无中发生,结束,蒙着一层淡淡的喜,淡淡的悲,淡淡的羞,淡淡的情不自禁,淡淡的无可奈何。 这里有山,有水,有人家,有那同一片蓝天下别样的景致,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俗世的纷争。这里山清水秀“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都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周环境极调和。”高山细竹,桃柳杏花,黄墙乌瓦,近水人家,这里的景致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异曲同工之妙,弥漫着淡淡的宁静,散发着淡淡的祥和。 翠翠的爱情如梦一般,淡淡地发生,淡淡地结束。 初遇二老的晚上,一句轻轻的“你个悖时砍脑壳的”,两年后的端午节,一句不经意的“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暗示着翠翠的心中已朦朦胧胧的装下另一个人,正如作者所说的:“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脸红了。时间在成长她,似乎在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负点责。她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喜欢听人唱歌。荼垌人歌声缠绵处她已领略的出。”翠翠的心中开始藏着一份淡淡的喜,淡淡的情不自禁。 这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这是一个未经风雨的女孩。在她心中,那一点希望还是那么渺茫,那么飘忽,她几乎捕捉不到她的踪影,然而它却一直似有似无的萦绕在少女的心头,给这个纯净的女孩增添了一份文静,一份羞涩与一份痴迷的陶醉。 翠翠在梦中,她的梦沉浸在二老的歌声里。“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的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蹿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这是翠翠的梦境,也是爱情的梦境,朦胧的情,淡淡的美。 然而翠翠不知道,许多事情正在发生。曾经走马路托人向她求亲的天保坐船出事了。顺顺不愿意间接把第一个儿子弄死的人来做第二个儿子的媳妇。老船夫为了她的婚事东奔西走,然而却获咎于顺顺父子。二老也在各种纠纷中远去了。 翠翠不知道,她依然企盼着曾经牵引了她灵魂的歌声能再次在对溪响起。她到竹林掘鞭笋,掘来的只是一大把虎耳草,见了久别的情人,她的第一个反应也还是那么害羞。她还是那么纯,那么真,那么羞涩。她不知道许许多多的人事已经在她面前改变,她不知道那双护翼她的双臂已经抵挡不住迎面而来的风雨。风雨之夜,雷雨坍塌了屋后的白塔,也冲走了渡船。老船夫就在这雷雨将息的时候离开了翠翠。“一切要来的都得来”,这位善良正直,总是执拗地把钱退还给乘客,还要塞上一点荼峒上等烟草,然后陶醉在内心喜悦之中的老船夫在种种纷争中远去了。 “到了冬天,那坍塌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荼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翠翠的爱情存留在期待中,淡淡的悲,淡淡的无可奈何。 淡淡的边城有着淡淡的景,经历着淡淡的事,发生着淡淡的情。 “她们生活那么同一般社会疏远,但是眼泪与欢乐,在一种爱憎得失间,揉进了这些人生活里时,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年轻生命似的,全个身心被那点爱憎所浸透,见寒作热,忘了一切。” 读《边城》,不妨将它看成一首诗,里面的风俗美、人情美,可细细品位。读久,便会怀上一种莫大的欢喜,仿佛吹着一支牧歌,在都市之外的桃花源里“诗意”地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