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开学前一天,老师们应该熟悉教本,写写教案,准备一下开学的事宜。可是现在,同事之间谈论最多的就是交流轮岗,各个都提心吊胆,担心自己会被“交流”,都没有心思去思考教学。
老师们的焦虑主要是源于轮岗政策的不透明,派谁轮岗完全由学校的一把手说了算,没有任何的监督机构。目前看来,交流轮岗的老师都是不听话的,领导不喜欢的。很多老师不是心甘情愿交流,而是“被学校赶出去的”。老师的思想负担很重,又无处申诉,甚至为此和校长发生冲突。而有的老师为了留在学校不惜阿谀奉承,搞得教学氛围乌烟瘴气。
县管校聘是国家政策,交流轮岗也不可避免。这本该是有助于教育公平的政策,不该是我看到的这样,政策的不透明性导致交流轮岗变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野兽”。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想对交流轮岗的实施提出这样几个建议:
第一,教育部门在交流轮岗开始前,对各个学校所需要的教师及学科进行统计,然后招募,让每一位老师根据自身的条件去选择,同时给予轮岗教师一定的奖励。让这种被动的交流轮岗,变成老师你争我抢的机会。这样,老师不会每一天都在焦虑中度过,不会带着负面情绪去新的学校,也给了轮岗教师应有的尊严。
第二,教育部门要帮助教师解决轮岗的后顾之忧,这是最基本的。轮岗教师在满足教学点学生的受教育权利的时候,也要考虑他们作为社会人的特点。老师在偏远的地方教别人的孩子,倘若自己的孩子变成新的留守儿童或是不能有很好的求学条件,亦或是老人的病变得严重,令人牵肠挂肚。真要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能够安心教书吗?
第三,把选拔交流轮岗教师的权力给教代会。让教代会讨论形成一个制度,每一次轮岗按照这个制度去执行。制度的出现,会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和不必要的学校内耗。
第四,让交流轮岗公开透明。作为这个政策的执行者,学校要把交流轮岗的依据公开,让每一位轮岗的老师都清楚,为什么会选你去。
第五,教育部门要建立监督机制,让每一位在轮岗交流中遭受不公的教师有地方申诉。蚁穴虽小,可以溃堤。畅通的监督渠道,可以避免更大的冲突的发生。
要把好事办好,我们就要做得更人性化,更有人情味。如果我们能够站在老师的角度稍微用点心去思考一下,或许就可以让交流轮岗不再人人畏之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