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应紧抓课外阅读
学校领导作为教育的主要管理者,应把素质教育理念切实运用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校应积极采取相应的行动贯彻素质教育,紧抓学生课外阅读。首先,学校应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工作的目标,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其次,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经常举办课外阅读活动并保证每位学生的积极参与;最后,每月开展读书节,班级开展读书评比活动,使每位学生都可以体会到读书带来的乐趣。适当购买一些适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填补学校在书籍贫乏这一块的短板,丰富学生精神生活。
2.教师要争取多方配合,创建书香班级
(1)争取学校支持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切实把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落到实处的重要人物。和学校语文教师联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使学校能够配备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书目,一方面使学生有书可读,另一方面也充实学校图书馆,方便今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也可定期组织学生借阅图书,并定期归还,搞好图书馆的建设。
(2)动员鼓励并争取家长配合
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家长不愿在课外书籍的购买上有过多投入。学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课外阅读就无法延伸。但对于学生的学习,家长更愿意相信老师。因此,教师可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时间向家长说明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家长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订阅一些书报,这样,既保证了学生阅读的时间和资源。更重要的是可以进行集体性的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
(3)因地制宜,创建班级图书角
眾所周知,大部分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落后,有的学校连图书室都没有,这使学生的阅读受到极大限制。在我实习的小学,每班有三四十人,如果每位学生能提供两三本课外书籍,一个班就有了一百多本可交换阅读的书籍。教师可组织学生创建图书角,把学生带来的图书整理在一起,供学生阅读。时间一长,班与班之间还可以交换图书。这样,学生在学校阅读的书籍就能得到满足了,课外阅读书籍匮乏的问题就无须担心了。
3.家长要转变观念,树立榜样
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农村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多数父母忙于农活无暇顾及子女,对教育子女缺乏科学的方法,听之任之,导致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也有少部分家长愿意为自己的孩子投入,可不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导致孩子真正需要的适用的很少。作为家长,应尽力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有力的精神支持。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学生自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文中讲到:“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书籍对他意味着什么,这一点决定着他的精神丰富性,决定着他对生活目的的认识和体验。”可见课外阅读对孩子一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除了社会、学校、教师和家庭的通力协作,学生自身也要重视课外阅读,课余时间有意识的多去图书馆,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对老师在课堂推荐的书目,应自觉进行相关的了解和阅读,通过阅读来开拓视野、提升修养。
5.社会要积极配合,为学生阅读提供资源
农村小学生放学后无人照看,出现了监管的“真空地带”。特别是在寒暑假,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对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没有计划性。所以,我建议政府在农村投资建设“农家书屋”,解决学生从学校回到家中无书可读的难题,使学生在学校培养的学习习惯得到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