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欧洲和美国人来说,参加夏令营是很多家庭的传统。迪士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艾斯纳(Michael. Eisner)曾作为营员和工作人员在凯威汀夏令营渡过9个夏天,他说“童年经历铸就了我克服苦难的利器,也建造了摆渡人生的桨橹,夏令营本身就是一种利器,它丰富的内涵让我在漫长的一生中不断悟出更深的道理”。
什么是营地教育?
美国营地协会1998年给出的定义:“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为形式,并能够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通过领导力培训以及自然环境的熏陶帮助每一位营员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灵方面的成长”。在国外,这种营地式教育通常被称为夏令营(Summer Camp)。
而相应的“营地教育”也已经发展了近150年,不论是课程/活动体系设置、从业人员资质、内部管理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方面都有据可依。在运营的营地每年都接受本国/国际相关机构或协会的考核,社会上已经形成了对营地教育的普遍认知,对欧美众多的家长而言,营地一词所代表的内涵和可期望服务水准是清晰和明确的。
近20年过去,营地教育无论从形式、内容、主题、组织方式上在全球都有了更多元化的实践,但其内核始终紧紧围绕着“户外、团队生活、寓教于乐、体验式学习”这几个关键要素。
起源
通常认为,1861年,美国康乃迪克州教师弗雷德里克肯恩(Frederick Gunn)率领学生所进行的为期两周的登山、健行、帆船、钓鱼等户外活动是夏令营的起源。
特征
营地教育的特点是体验式学习,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营会活动,让青少年“有目的的玩”和“深度探索自己”。
营地教育在国外15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实,营地活动在帮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心,培养独立品格和领导力,提高社交能力等方面影响显著。美国迪斯尼,微软,脸谱等创新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童年时都有多次参与夏令营的经历。
国外现状:
产业化:夏令营一百多年的运营历史,已经形成了政府严格把关、公益组织监督管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运营氛围,已形成完整的夏令营产业链。
专业化:几乎国外所有的夏令营在餐饮、健康服务、顾问等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营地教练不仅需要懂得体育卫生、野外生存、紧急自救和救护他人等知识技能,还需懂得青少年心理学。
标准化:国外有很多夏令营协会,大多为自律性的行业组织,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并形成了标准化的认证和监督管理系统,夏令营机构能够成为知名协会的会员是被公众认可的有效途径。
细分化:国外夏令营针对青少年的活动主题有体育、艺术、语言、野外生存、社区服务、职业体验、特殊需求等,每一类别下均有数十至上百种项目。
营员收获:
潜能挖掘:对于一个好营地而言,课程或者说活动是其核心,精品的活动课程可以让营员在不停的自我挑战中挖掘自身潜能,突破自我。对于学习能力强的营员来说,他们往往能够将这种在营地获得的自我潜能提升扩展到其他领域,比如学业或内在的自我提升方面,而这种提升对营员的影响将是非常深远的。
自信心:在夏令营中一般没有绝对的输赢,只要完成任务超越自己就算胜利,一次次被学校排名证明的“我不行”,变成了一次次体验中的“我能行”,极大地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
自我管理能力:营地的多种活动和规则设置,让每个营员可以自由选择并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或优势,掌握更多的技能。广阔的选择空间和时间让营员感受到心灵和身体的自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发现自己内在的潜力。
开拓视野:在国际营地,营员可以24小时沉浸在国际化小社会中,在日常生活和朋友的举手投足之间了解异国文化。
数据:据一项对夏令营营员的调查报告显示,参加夏令营的孩子有96%的人结识了新朋友,93%的人认为他们结识了跟自己不同的人;92%的人认为他们在夏令营认识的朋友帮助他们发现了自己的长处,使他们对自己感到更自信,74%的人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克服了平时不能克服的恐惧。
营地教育:卓有成效的体验式学习
现代意义上的营地教育以教育学和发展心理学等跨学科理论与实践为依据,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发现潜能,培养他们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与社会多元化背景下共处、共赢所需的意识与能力,如跨文化沟通与交流、领导力、生存能力、服务精神等。无论何种营地形式,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体验式学习,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营会活动,让青少年“有目的地玩”和“深度探索自己”。营地教育在国外15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营地活动在帮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心、培养独立品格和领导力、提高社交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
据美国营地协会(ACA)统计,美国有1.2万多个营地,每年服务超过1000万名中小学生。世界营地协会(ICF)的数据显示,世界上营地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有5.5万个营地;英国和澳大利亚是营地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最紧密的国家,营地教育已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日本有3500多个营地,每年超过3000万名中小学生参与营地教育活动。
中国营地教育情况:
营地教育作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其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相对于欧美国家,青少年营地教育在中国是一个刚起步的新生事物。在业界有识之士的大力推动下,于2015年召开了第一届中国营地教育大会,开启了国内营地教育的新篇章。
目前中国的教育仍然过多关注知识学习和学科成绩提高,而忽视青少年成长中的直接体验,包括情绪、生存能力、创造力、领导与协同、心灵成长、同理心、社会责任感等。营地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体验、激发,让孩子们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下充分释放自我,探索世界,结交新伙伴,发现自己的潜能,它是对我们传统课堂的一个重要、有效的补充。
国内目前已经有很多运行的有声有色的优秀营地,这些营地为那些想在国内感受营地教育先进理念的孩子和家长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
但相对于国外动辄运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营地,国内的营地教育之路还很漫长,抛开硬件不提,包括运营理念、管理和人员配备、营地冲突解决的指导原则和实操经验等诸多软性问题的处理,以及国内家长和社会对营地教育的认知等都需要业内人士长期、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