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兴趣培养 > 正文

孩子的自制力如何培养?

自制力就是自我约束能力,或者说是自控能力。人幼小时感知周围世界的能力不足,头脑主体还限于感性认识阶段,思维逻辑不成熟,也就没有思维片段(理念)或思想可言了。即便对某件事有了感悟,也是属于浅层次的,这个时候,把握自我的认识也是不足的,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人此时把控自己情绪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谈自律还是一句较远的后话。

那两方面呢?其一是理性认识不足。个人感觉还没有与理性逻辑(思想)对接。比如上天为何下雨,下雨打雷时为何不能在大树下避雨等等自然常识知之甚少,也就把握不了一件事情该不该做,以及如何做的行为方式和方向。

其二是自身存在的认知能力缺乏。在自身依赖的过程中,自己仅仅是要吃要喝吗?好玩的东西不少,为何有时来了兴趣饭都不想吃了呢?为何自己情绪发泄一圈人就哄不好呢?为何我的表现获得家人表扬会让我很兴奋呢?家希望我怎么样,我自己又想怎么样呢…储多的关于自我的感觉还没有理清,哪有自我层次感觉可言?更不谈自我的行为方式了…

人类实践行为起始于“学着做”,在“试做”的过程中认识“试错”而达到会做,从“会做”中感悟到做的付出和依赖的索取,以至有对“做”的思考,才有了延伸维持的“想做”到“能做和敢做”,但是,想做的事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

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起始于感觉,先拓展于感性认识阶段,结合学来的概念和述话以及自身民族语言,才有了感性认识的升级,进而步入到理性逻辑思维认识阶段…这就决定了人行为开始是“跟着感觉走”,或者说跟着兴趣走。由于人的感性认识阶段认识判断是不足的,难免感觉认识出现失误,也就有了在“学着做”中犯错,也可以定义:人在“学着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试错”得以经验体会,并施以纠正的过程,也是从行为实践中得以耐压训练的过程。

忍耐力就是抗压能力,往往与人的自制力(即自律)是同步的,但自律的由来有多途径…“试错”过程能让人明辨对错,也有了免入错的行为自律;人步入学堂,对自然常识的掌握,也能获取自律认识,比如下雨打雷,人最好不要往山丘高处跑,或在大树下躲,因为尖端放电决定了高处易受雷击,大树下面的热湿气同样会招来一团静电,同样会招来造雷击,有了这种自然常识,同样会回避自己的不当行为,这也是自律;常见的家教理念根置于自己记忆,同样会形成自律“条理”,比如见到野狗要回避,狗是犬科动物,食肉的本性难移,对异类动物有着本能的攻击性,让孩子得知后自然知道回避相遇,这也记忆条理带来的行为方向,也是自律…

不能自律的人往往是感觉的持续拓展不足,因为头脑简单幼稚,才没有了理性逻辑思维,或者是智能开发有限,让自我感悟的逻辑思维缺位,认识还限于感性认识阶段,才有头脑简单。虽然有预期欲望,有未来的人生规化——理想,但其本任性锁定了心态不成熟,因为负面的历练苍白,抗压能力缺位,决定了自律能力的缺位空白。这类人的理志还处于“感觉意识”阶段,还没有获取个人的理性感悟而被锁定,决定其自身的“人生理想”只是个人的“感觉意愿”。

而人的生活就是一团欲望,在今后生活的长期打磨中,曾经一现的“人生理想”,只不过是目前生活中“一团欲望”中的一闪念,只是一团欲望感觉中的一员漂移不定的“过客”…

由此可以发现,人的感性认知阶段迈入到理性认识阶段,就是人从幼稚到认知成熟的阶段。自律是一个人认知成熟阶段的表现。换句话来说,只当人迈出了感性认识阶段,也会有了或多或少的自我感知,也就相应有了把握自己​情绪失控的能力。

怎么提高自制力,就是让人自身​怎么从感性认识阶段越位到理性认识阶段,道理很简单: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着做”,在试做的过程中体会行为方式选项的多途径,发现错误途径和正确途径,体会能做的风险回避,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取“感悟”的真理性认知。同时,在学着做中获得换位思考,家人为了自己成长负出也不容易,自己的随意任性是以他的付出为代价的…

当一个人知道了做某件事的选项唯一正确途径,知道了不良行为的后果,知道了随意和任性为家人带来了不安感和人力付出,自律就会自然性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