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父母放平心态,和孩子平等沟通。
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利于孩子的自信心增长。
比如,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是直接回绝“我说不行就不行”,而是跟孩子解释原因,语气平和。把孩子当朋友,当成需要尊重的个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才会看到自己的价值。
如果父母过于强势,不给孩子解释,时间长了,孩子变得不敢自己做决定,凡事都要看父母脸色,慢慢没了主见,长此以往孩子会更加自卑。
第二,不威胁孩子,给予孩子永远的支持和爱。
永远爱孩子,这是每一个父母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是在生活中,往往变了味。父母可能不经大脑就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再哭,我就把你丢在大街上。”父母心里明明爱孩子,却常用威胁的语气,长期处于威胁语言暴力的孩子,会没有安全感,会更加胆小怕事。
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永远给予孩子支持和爱。
梅耶·马斯克在她的传记《人生由我》中谈到养育三个孩子的话题,她强调:平时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孩子需要时永远给予孩子支持和爱。她的三个孩子都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成为人生赢家。
父母是孩子最亲最爱的人,孩子特别需要来自父母的支持和鼓励。父母及时鼓励支持孩子,孩子才会更加自信大胆。
第三,少空洞的表扬,多肯定赞赏具体的行为。
说起表扬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就被父母挂在嘴边,我们都知道这样的表扬很空洞,容易养成孩子骄傲自大或是没有自知之明的个性。
所以,表扬要讲究技巧。表扬孩子具体的行为,告诉她做这件事的意义,才利于孩子继续好的行为,成为好习惯。
具体来说,比如孩子晚饭后帮忙收拾碗筷,不是简单说一句“你真能干”,而是对孩子说:“谢谢你帮妈妈收拾碗筷,妈妈轻松多了。”
父母不要高高在上表扬孩子,而是放下身段,对孩子表示真诚的感谢,这样更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自卑与超越》中强调,表扬和批评都是一种上对下的评判,父母要注意少对孩子进行表扬,最好的表达方式是对孩子优秀的行为表示真诚的赞赏和感谢。
真诚的赞赏和感谢,孩子更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和做这件事的意义,才能培养出自尊自信的品质。
第四,不断设立小目标,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不自信的孩子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价值,缺少成功的体验。所以,父母应创设条件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比如,孩子做作业磨蹭,父母忍不住发火,但是孩子因为害怕父母更加胆小,做作业更慢。
最好的做法就是记录孩子每次写作业的时间,用事实说话,孩子第一次做作业花了一个小时,第二次做作业花了55分钟,这就是进步了,肯定孩子快了5分钟,而不是批评孩子依然做作业太慢。
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进步了5分钟。那么,孩子会再努力做得更快一点,进步10分钟。
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也会非常高兴。
当然,孩子的进步会有反复,此时父母要沉住气,告诉孩子作业难了做得慢是正常的,下次再争取进步。
生活中, 让孩子感受成功的体验。从简单的小事做起,哪怕只是快了5分钟,也值得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进而可以提高孩子获取成功的兴趣和动力。孩子也会越来越自信。
第五,不给孩子贴标签,积极正向引导。
孩子表现出胆小、怯懦或退缩时,父母不要给孩子贴上“胆小鬼”的标签,不要指责数落他。这样只会伤他自尊,让他变得越来越自卑。
心理学上有“自证预言”一说,如果父母总是给孩子贴上“胆小鬼”的标签,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变成真正的胆小鬼。
父母应该积极正向引导,鼓励孩子大胆表现。经常跟孩子说:“你很勇敢,你很大胆,你很自信!”孩子在父母积极的语言暗示中,也会变得勇敢大胆自信。
明明小时候特别害怕打针,一到医院就哭哇哇的。但是妈妈并没有批评他,更没有说他是胆小鬼,而是告诉他:打针不疼的,只是像被小蚂蚁咬了一口。
明明半信半疑,妈妈再鼓励他,明明试一试就知道了。准备打针时,妈妈又肯定明明是勇敢的孩子,勇敢的孩子不觉得疼,胆小的孩子才会感觉疼。
明明在妈妈的鼓励下,不怕打针,也变得越来越勇敢,越来越大胆自信。
第六,布置荣誉墙,写成功日记,把孩子的成绩摆出来给大家看。
在家里的某一个位置给孩子布置一个小小的“荣誉墙”,把孩子最为得意的手工、绘画,获得的奖状等作品集中陈列,让大家都看到,这是对孩子最大的肯定。
孩子会从中得到巨大的鼓舞,看到自己曾经取得的成绩,会激发他积极向上,自信大胆的心态。
还可以鼓励孩子写成功日记,把自己做过的觉得了不起的事都记录下来,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会滋生一种自豪之感。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再看看这些荣誉,看看这些成功日记,会激发他克服困难的巨大勇气。孩子一定会变得越来越自信大胆。
养育孩子过程中,父母做到心态平和,永远给予孩子支持和爱,肯定赞赏孩子具体的行为,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记录孩子的荣誉和成就事件,孩子一定从中吸取到无穷的力量,变得越来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