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好课是上好课、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如何备课呢?下面谈谈肤浅的认识:
一、更新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所以我们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上述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备课观。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困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因此,备课中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走进学生
学生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张白纸。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主义理论也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掌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才能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才能确保有效教学的开展。
在备课时,教师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为了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备课时不妨认真回答以下一些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现实学情,才能设计出实用的、有价值的学案。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对每一节课如何组织、如何引导加以仔细的考虑,在头脑中形成很深的印象,在课堂上真正给学生自主的机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还学生思维的空间,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的不同认识是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资源。
三、深挖教材
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的。要把握好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读教参中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包括教材的每一个信息,每一句提示语,每一个练习,把握好教材设计的意图。但也不要被它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所束缚,而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调整教材,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
那么,该如何备教材呢?现从备教材备什么的角度谈几点认识:
(一)备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教学内容的广度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备教材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
(二)备教材的顺序。新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已经有所安排,但是教材中设计的教学顺序是最基本的,不可能太细。教学时,教师往往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更具体细致的安排。有时一部分知识可能有不同的教学顺序,这时教师就要考虑哪种顺序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哪种顺序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哪种顺序教学效果更好。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呈现一般是叙述性的、静态的,大多数教师直接采用课本上条件完备、结论明确的例题和习题作为学习材料。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要把静态的知识内容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在知识的呈现上,应由静态封闭转变为师生共同探究,在动态中生成。
(三)备教材中隐含的教育资源。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实际情况用游戏、表演等活动,将情境图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使学生全身心地投身于真实的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与无所不在。
教学时,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对于那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明显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够,使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备教材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要灵活运用教材,又要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切实发挥新教材的作用。同时,教师也不能局限于手中的一本教材,可以参照别的版本教材对本节课的内容是怎样编排的,有没有可取之处;也可以查一查其他资料中关于本课内容的相关叙述,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还可以收集现实生活中对本课教学有用的资源等等。一句话,备教材时,教师要紧紧抓住以上三个“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