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正文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校教育质量?

【教育论坛】影响农村初中教学质量的因素

摘要: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受很多现实因素影响的。影响农村初中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如果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提不高,那就意味着整个民族素质提不高。国民素质提不高,谈何发展经济、发展科技?只有基础教育搞好了,才能真正提高国民素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教兴国。

关键词:影响 教学 质量 因素

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农村地广人多,抓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将使众多的农村人口变成巨大的人力资源。但是,就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趋势,很不容乐观,很多现实的因素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本人就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几个方面作粗略分析。

一、教师因素

1、教师职业倦怠:农村教师,特别是参加工作执教十五年以上的教师,一直未取得中级职称的老师。他们不愿参加竞争,没有竞争热情,没有工作激情,积极性不高。心里处于焦虑状态,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躁。对教书育人产生厌倦,工作缺乏动力,不接受新事物。在生理方面,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碰到新事物或者困难就躲避,不主动去学习,不愿钻研。久而久之,工作就变得很机械,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特别是不适应新课程改革,最终导致工作能力下降,教学质量降低。

2、学科结构配套不合理: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是民转公教师,还有一部分是经过短期培训转正的教师。他们没有经过严格的师范训练,专业知识水平低,难以承担教学任务,导致教学效果差。由于师资力量薄弱,非专业任课普遍存在,一个老师要任好几门课。由于教师数少,不得不充当“多面手”。自然而然,专业知识结构不同,上课的效果就大大降低。这样的教学模式,还谈什么教学质量呢?

3、农村学校留不住优秀教师:在农村,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山区,条件艰苦。很多教师都不愿意来农村学校工作,即便是来了,短短的一段时间就“跳槽”了。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类是怕吃苦,不愿奉献自己的力量,而是注重自身的发展,一但有机会,想方设法调走。一类是直接找关系,人托人,不惜代价,尽量早日离开。另一类则是县城每年招考,老早就“养好精,蓄好锐”的老师,早就盼望这一天的到来。你说他们还有心思在农村学校上课吗?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优秀教师接受城市学校的选拔,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这也是他们的权利。可以想象,农村学校就成了为城市学校培养优秀教师的“培训基地”。

4、单职工家庭经济状况的纠结:单职工家庭经济收入较少,一个人的工资除了养一家三口之外,还要赡养父母。要供孩子上学,要挡人亲客往,要拉钱欠债建个自己的“窝”。靠一个人的工资收入是远远不够的。有的家庭是半工半农,有的是家里做点小生意。于是在上课之余要花很多时间在家庭的经济建设上,这就难免要拉工作的后腿。在帮助家里干完农活之后,还要带着疲惫的身躯到教室里上课。可以说,不叫上课,而是应付差事,而是来学校“休息”。这样一心挂几头的老师,教学质量能得到提升吗?

5、其他心理因素:古人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个人的私事和思想上的想法,对教学效果也是产生影响的。如家庭矛盾纠纷、邻里关系不和睦、同事之间的摩擦等等。另外,人虽然是在教室里上课,但是心里总是想着其它一些放不下的事。今天下雨了,我要忙着去种庄稼,今天天气晴朗,我要忙着去抢收。明天我姑父家、舅舅家、某个朋友家要办丧事或者是办喜事,我必须得去一趟。后天我要忙着去帮家里进点货给老婆卖。有时边上课边看时间,怎么还不下课,几个朋友已经等不急了,还要等着我下课去搞点小酒呢!加上有时家人生病,亲属生病不得不去照看照看等等,这些事,占据着农村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他们拿什么时间去搞教研教改,拿什么时间去备课,去备学生。真正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的时间占不到三分之一,而绝大部分时间是花在其它事务上。工作成了他们经济收入的一种职业,而不是把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业去做。这样教出的学生还谈什么质量?

二、学生自身因素

1、养成教育:在农村学校里,我们会经常看到有部分学生不讲卫生,不知礼让,不敬长辈,不爱劳动,不懂节约等不良习惯。在学校打架斗殴,吃饭不洗碗,甚至有的乱扔餐具等现象。现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娇生惯养经常溺爱使他们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是提升素质教育的基础,如果不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反复抓,最终会形成恶性循环。

2、农村初中成绩状况分析:以我镇为例,“两基”复查验收期间,2004年,我镇小学毕业生843人,推荐到县二中就读的45人(毕业成绩172.5分以上),140—170分左右的,大部分到县城城关镇一、二中就读,还有一部分到周边的县城中学就读。一部分是家长找关系到条件好一点的初中学校就读。最后到我镇就读的有630人,这630人中双科及格的不到50人,有280人双科总分是一位数。这部分人要提高他们的素质、质量谈何容易?2015年我镇招收的520名学生中,双科成绩在100分以下的有330人,120—140分的有30左右人,140分以上的基本上都到县城学校就读。作为农村教师要把这部分学生培养好,那得花多少精力。

3、信息化时代因素:现在的留守儿童很多,父母在外地务工,要与子女联系,基本上靠手机。学生带手机上学是件头疼的事情。不光是扰乱课堂秩序,更重要的是只要一下课,他们手里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手机,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玩手机,甚至有的学生还包月泡在网吧里。真正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就只是课堂上的45分钟,靠那45分钟能学多少呢?不交作业和逃学是常有的事。

4、受打工潮的影响因素:每年回家过年的打工仔打工妹,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向着这些学生们大侃外面的花花世界。灌输你读几年的书后,参加工作一个月能领多少钱,(今后你还不一定能考取工作,大学生都难以就业,更何况你还只是个中职生?)我现在一个月都能挣五千多了。真可谓是让他们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呀!哪还有心思上学,过完年我就跟你们走。于是每过完年就要流失一部分学生。被父母强留下来读书的,也只是打着个幌子,其实心早已不在学堂了。面对这些孩子,教师要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真是个很大的困惑。

5、其他心理因素:前面讲到教师的心里因素,其实学生也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由于他们自觉性和自控力都很差,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思想常开小差。主要表现在:放学后我要去某家某家吃喜酒,明天我要帮某个同学过生日,后天我们要到某同学家相聚,父母交待过的放学后抓紧去做某件事。我的游戏装备打到什么程度了,巴不得赶紧下课好接着打。我和同学产生了矛盾还没有得到解决。那天商量打工的事,究竟要去不去,一直在心里纠结。某个同学向我暗示(他喜欢我),我该想什么方法避开老师和父母约他(她)出去走走,等等。存在这些心里因素,把大量的时间纠结在上面的这些事情里面,而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之又少,成绩自然而然就得不到提高。

三、家庭环境因素

1、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单亲子女和孤儿也有不少。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主要环节。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在农村一些家庭所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惯,孩子就会效仿。很多家长不在孩子身边,一方面他们缺乏亲人的关爱,另一方面孩子是听之任之,自由散漫。很多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对孩子得不到监护。他们的监护人大部分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祖辈年纪大多偏大,他们的观念陈旧,甚至教育思想掺杂得有迷信观念。另一方面溺爱孩子,纵容孩子。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不但不从小教育,反而是袒护说现在他们还很小,等长大就好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

2、父母说脏话、粗话,脾气暴躁,夫妻关系不融洽等,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伤害心灵。另外家长的不良习惯、不良嗜好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影响。如父母懒散,贪睡,不讲卫生,长期醉酒,赌博等,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所以,老师从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的不良习惯大多数来自家庭。

四、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是个大杂烩,社会是个万花筒。很多场所是育人的好环境,也有很多场所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正是揭示了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受教的主要影响。舒适的大自然,能放松孩子的心情;红色历史基地,能让孩子仰慕英雄事迹;科技的发展能激起孩子的求知欲……相反,网吧会让孩子沉迷于游戏之中;娱乐室,会让孩子有占有金钱的欲望;吸烟、喝酒、纹身,会让孩子有当社会老大的念想……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上述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最关键的是如何引导的问题。

以上所述都是长期以来农村学校存在的困惑,正因为这些困惑,直接影响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要解决这些困惑,我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且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教师、学生、家长环环相扣,才能够逐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