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兴趣培养 > 正文

6岁小孩子总是屡教不改?

在生活中,孩子在同一件事情上,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的现象,其实是很常见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归根到底,是因为孩子形成了心理惯性以及心理依赖。其实孩子对于自己的错误,并不是不想改,只是改不过来而已。

孩子出现了“在同一件事上,反复犯同样的错误”的情况,父母的处理方法很关键。很多父母爱用的“批评”、“打骂”等方式,其实是没有效果的,因为批评和打骂,只是对孩子犯错的惩罚,对纠正孩子的错误没有任何帮助。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改正错误当中慢慢成长的,孩子也不例外。所以,父母要明白,孩子犯错是很正常的。不过,如果孩子对于某些错误,总是“屡教不改”,父母一定要找出原因,并想办法帮助孩子纠正,不能让孩子将错就错。

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一、和孩子一起写家庭日记

父母想让孩子纠正他的坏习惯,首先就要让他知道他有哪些坏习惯。孩子因为年纪小,活泼好动,很多事情他根本记不住。如果父母平时在口头上批评孩子,孩子不当一回事,很可能是因为孩子根本不把父母批评自己的事情放在心上。

因此,父母不妨试一试,让孩子把自己的行为用本子记录下来,然后再慢慢去纠正。

父母可以在家里设一个“家庭日记本”,每天都抽一点时间来记录一下自己的家庭生活。这个日记本,可以把父母以及孩子生活上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案(特别是孩子屡教不改的行为),当然,孩子每天都有哪些变化,也要记录下来。

这个日记本,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写,关于孩子的部分,最好是由孩子自己写,父母在一旁作指导。

每次孩子有进步的时候,父母都要把及时表扬并鼓励产,并且记录下来。这样孩子肯定会特别关注自己的行为的。而且,孩子长大后,还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非常有意义。

另外,父母还可以让孩子每个星期或者每两个星期,就写一份“总结”,让他回忆一下他在这段时间来的收获,看看曾经的不良行为有没有得到改正。 这对纠正孩子身上的坏习惯,也很有帮助。

二、父母要学会“放权”给孩子

有的父母因为疼爱孩子,很少让孩子做事情;有的父母因为担心孩子做不好事情,所以也很少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这样难免会令孩子的动手能力变差。动手能力差的孩子,做起来事情会比较容易出错。

其实,父母可以适当地“放权”给孩子,从小就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早上起床后,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要穿什么衣服,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叠被子等等,平时收拾书包、收拾他自己的房间等事情,也可以让他自己去做。

如果孩子做的事情不正确,例如把玩具随意扔在地上不收拾,父母可以把这种做法的后果告诉他,让他知道,不收拾玩具,不但自己容易踩到玩具而摔倒、还会踩坏玩具。玩具坏了,就没得玩了。

三、让孩子学会思考和分析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是很正常的,因为每个人都会犯错,爸爸妈妈也不例外,“知错能改”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犯了错没关系,最重要的是,犯了错后,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学会思考和分析,找出自己出错的原因并纠正。

父母想让孩子学会思考,可以给孩子举一个父母犯错的例子,让孩子帮忙想一想,父母错在哪里,应该怎样纠正。当然父母举的这个例子,要在孩子的理解范围之内。

例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帮忙想一想,平时洗衣机洗好衣服后,妈妈为什么总是忘记去晾衣服?怎样才能让妈妈记得去晾衣服呢?

有一个词叫“推人及己”,孩子能够分析妈妈出错的原因,并找出纠正的对策,那么,说明他会思考和分析了,因此,对于他自己身上的错误,他也会进行反思,并想办法纠正的。

四、父母对孩子要“少惩罚,多鼓励”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在生活当中,每个人都可能犯错,都可能遇到挫折和失败,但是,每个人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态度,却不一定相同。

所以,在孩子做错了事情之后,父母不要挖苦、谩骂、威胁孩子,而是应该鼓励孩子勇敢地去面对,不要轻言放弃。

不可否认,现在的孩子,生活环境我们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相差很大。如果我们教育孩子,依然使用父母教育我们的那一套,是行不通的。

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依然使用训斥、打骂等方法,不但不会有好效果,而且可能会产生反作用。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因材施教,耐心地帮助孩子纠正他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