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兴趣培养 > 正文

八岁的孩子说谎偷钱怎么办?

八岁的孩子说谎偷钱怎么办?

关于孩子拿家里的钱的问题,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孩子“私拿”家里的钱的原因是什么?比如,孩子没有自主使用零用钱或零用钱不够;受他人指使、教唆或胁迫;用钱来“围”朋友;模仿父母大手大脚花钱等等。要了解孩子“私拿”家里的钱的原因,我们做父母的最关键的就是静下心来创造与孩子交流沟通的融洽环境,让孩子自己述说“私拿”家里的钱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以及平常的生活中轻易不要用“偷”这个字)。当孩子说出了拿钱的真实原因之后,切忌以呵斥、严厉的批评为手段来进行“教育”孩子,而要运用“0×0教育诱导模式”来引导——肯定和表扬孩子讲真话的行为表现(0),用“如果”和“假设”的方式指出孩子努力的方向(×),然后进行进一步的肯定(0)。具体到您的孩子来讲,您可以说“宝宝对我说了真话,说明你是一个非常诚实的好孩子,爸爸妈妈非常高兴,也非常喜欢你这样诚实的好孩子,如果你以后拿钱的时候能征得爸爸妈妈的同意之后再拿,那么你就是爸爸妈妈最喜欢、最值得骄傲的好孩子”。这样孩子会很容易接受,也很容易改正“私拿”家里的钱的行为。

其次,当发现孩子“私拿”家里的钱之后,我们做父母的要控制自己易激惹的情绪,冷静分析孩子为什么要“私拿”家里的钱,如果是正当合理的需求,那么就要给孩子讲明:这些需求对于孩子来说是合理自然的,如果能征求爸爸妈妈的意见,爸爸妈妈一定会满足你的。不过你今天拿钱的方式不合理、也不明智,这样一来你就把合理的需求变成了不合理的行为,让爸爸妈妈感到非常不高兴;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也需要我们以心平气和、循循善诱的心理和行为来给予孩子引导和嘱咐,切忌严厉斥责和体罚(大量的案例表明:严厉斥责和体罚正好与教育初衷相反,孩子由于害怕和屈辱,变得不敢吐露真言,更加趋向于不诚实)。所以在教育孩子之上我们建议:从尊重孩子身心需求做起,尽可能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愿望,让孩子觉得我们在尊重他、关心他和爱护他,把心态放到与孩子同等的水平之上,这样他就不会以“私拿”家里的钱的途径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了。

第三,当发现孩子“私拿”家里的钱之后,我们做父母的发现问题后,不要怒不可遏,连打带骂,而应尽量控制自己。把孩子叫来,坐下来认真交谈。让孩子谈是怎么样想的,花钱买了什么东西,怎么处理的。根据实情,给孩子重点分析两方面问题:一是是非问题。联系实际,给孩子讲清如何对待钱会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小的毛病发展下去,会铸成大错。二是想花钱应该怎么办。告诉孩子,想买什么跟家长说,家长给钱或不给钱是经过思考的,要钱就给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如果家长平时忽视了孩子的某些合理需要,应该向孩子做自我检讨,让孩子服气。

第四,让孩子参与家庭的经济活动乃至预算,这是家教中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的最好方式,可以让孩子从中了解金钱的意义、金钱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使用方法。孩子“私拿”家里的钱是发现家长对自己的钱没有清楚概念,以为自己拿了家长也不知道,让孩子钻了空子。让孩子参与家庭的经济活动乃至预算,孩子一方面会知道家庭收入支出有比较详细的记录,可以培养其良好的理财习惯,另一方面孩子会会知道自家的经济情况,培养合理用钱意识,还有一方面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的主人,也是爸爸妈妈非常信任的人,而彻底改变其“私拿”家里的钱的行为。

第五,做父母的要注意自己的榜样影响,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其实就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要谨慎,以免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要明白教育和培养孩子是需要恒心、耐心和信心的系统工程,所以任何时候都要

第六,从我们自己本身分析,孩子在家庭中是否得到了温暖和关怀;平时是否给他一些零用钱,其数目要与一般的小朋友差不多;是否每周或每月给一次;是否对孩子交待了这些钱的使用和安排,即便是买了一些不恰当的东西也不要过分的批评他,因孩子有自己的爱好。要让孩子从小学会“经济管理”,所以要付“学费”。孩子手中有了钱后,看到别人的钱也不稀罕,不会去求他平时“求之不得”的东西, “私拿”家里的钱的行为也就随之改掉了。

第七,前面我已经说了孩子“私拿”家里的钱,多是自己的欲望不能满足而产生的行为。如果孩子的欲望是正当的需要,父母就应该满足;一时满足不了,父母要说明情况,给孩子以期待的希望;同时训练他一定的抑制能力,但不可哄骗。哄骗的结果是您失掉威信,孩子不但还会重犯错误,而且学会了撒谎。如果孩子的欲求是不正当的需要,一定不要去满足他,而要耐心地向他解释,克制他的贪心,教育他抑制自己。分析原因,及早地教育,是预防孩子不良行为产生的主要方法,这就是“防患于未然”吧。

第八,也有可能是您们家父母的角色不清楚,在家庭中本来是父亲要扮演正直、刚健、严厉的角色,母亲要扮演慈祥、关爱、温柔的角色。在对待孩子“私拿”家里的钱这一件事情上父亲要以严厉的态度和行为来对待他,之后母亲要让孩子明白做错了事情父亲会打、会骂以及要遭受惩罚,同时要向他说明父亲这样对待他是关心、爱护他的表现。所以以“严父慈母”清楚的角色扮演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