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主题化视角进行创新开发
现实中各乡村旅游区仅仅将乡村体验作为乡村旅游产品的附属部分,并未得到应有重视。如成都地区的“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区,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成熟景区,“江家菜地”作为“五朵金花”的核心景区之一,它让城市游客有机会在乡村有一块自己(租赁)的田进行农事耕作,体验农事劳动,这仅是乡村体验产品的最初形态。
乡村体验旅游产品未在全国乡村旅游区的建设实践中得到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点就是因循守旧,不能因地制宜对乡村体验产品进行创新开发。乡村体验产品的个性化决定了其规划开发必须遵循本地资源、本地文化和本地市场的三重要求,以主题化、精致化为手段,完成体验产品的组合设计,摒弃一些到处可见的、毫无关联的花果采摘、垂钓骑马等初级产品形态。
主题化是乡村体验产品设计的重要途径,主题化乡村,一方面能够为游客提供一个别具特色的宁静的乡村环境,让游客长时间深入乡村进行生活体验,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规划引导最大化维持乡村性,避免外来文化要素对游客体验质量的影响。而至于主题化乡村的规划方法,可借鉴原乡规划的规划要点。
2.以深度参与强化体验设计
深度参与是指游客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必须身临其境,完整参与整个生产过程,并有时间进行消费后的心理总结。全程性和亲身性是体验设计的关键,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紧密联系的,即便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缺失,其体验效果都将大打折扣,消费满意度都不能达到最大化。
以深度参与理念设计产品,要求规划者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不能在产品中加入强迫性,试图以某种规则指导游客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理所当然认为游客完成程序后将会得到哪种感受,而是将游客置于环境之中,为其创造条件去独立思索独立行动,使其体会到在此情境中要做什么,以此为基点开发产品,引导游客顺畅完成体验过程,游客将会全身心参与其中,并最终达到深度参与、深度体验的规划目的。
3.注重产品的心理需求层次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乡村体验产品的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自我实现为目标,进行产品设计和市场开发。
因此,乡村体验产品的规划设计应基于较高的心理需求层次进行规划设计,在选择乡村产品主题上,注重文化性、乡村性、特色性等高心理层次需求点的结合;注重旅游纪念品开发,应能将游客体验感受充分凝聚其上,达到旅游体验在游客回归原来生活后的很长时间内看到纪念品还可实现心灵触动;重视游客的感官刺激,通过满足游客高层次的感官需求达到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从视觉、触觉、听觉、味觉、感觉等多重感官效能满足游客追求高峰体验的要求,避免产品档次长期徘徊在低水平而导致游客体验感受的下降。
4.调动居民积极性广泛参与
乡村体验产品的开发必须有本地居民的广泛、深度参与,以达到体验环境的原真性。乡村原住民承载了乡村最原始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他们的存在是乡村灵魂所在,没有原住民的乡村只是一个视觉上的乡村。乡村体验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通过乡村原住民的广泛参与,通过语言、动作的教导,可在潜移默化间提高游客的体验质量。
在规划设计中,居民调控规划的艺术化、灵活化、科学化是保障乡村体验产品质量的关键。有些乡村旅游区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居民聚居区实现农民集中居住,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是一个有益尝试,对于一般的以生产生活为主要功能的乡村具有积极意义,但对于以旅游业作为支撑产业的乡村来说此种做法并不明智,强行将农村从原生环境中剥离,实际上是忽视了游客真实体验的需求,乡村旅游体验产品就失去了其产品灵魂。